|
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高水平的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DNA结构基本相同 ②萤火虫与烟草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萤光素 ④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②③④
|
|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B. 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C. 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 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
|
|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 D. 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
|
|
将烟草和大豆的原生质体混合后,将原生质体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这时,在细胞混合物中,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有 ①烟草一大豆杂种细胞 ②烟草细胞 ③大豆细胞 ④烟草一烟草细胞 ⑤大豆一大豆细胞 A. ①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
|
下列有关抗病毒转基因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病毒②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具有局限性或特异性③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抗害虫④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⑤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均不属于抗病毒基因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
|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运载基因的质粒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DNA分子 B. 来自于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得以表达 C. 生产基因工程药用蛋白时可以从不同性别的哺乳动物中获得 D. “工程菌”是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
|
|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植株F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 B. C中是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C. 植株A和F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D. A→F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
|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 B.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C.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的杂种植物一定是高度不育的 D. 利用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
|
|
|
20世纪70年代,以植物细胞克隆为代表的细胞工程诞生。随后,植物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以确立和发展,标志着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只需要灭菌和适温恒温的条件 B. 在培养基中加入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后,培育一段时间,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试管苗 C.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D. 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
|
|
|
现有甲、乙两个物种的植株若干(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 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B. 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植株 D. 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细胞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