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 红军长征的胜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3年,为了悼念某位抗日名将,曾有人出此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此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A. 八路军    B. 新四军    C. 东北抗联    D. 国民革命军

 

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预备命令中说:据各方情报,敌寇有于八月间进犯西安企图。为打击敌人囚笼政策……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这次战役

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 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

 

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B. 日本侵略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C.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认为农民战争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    D. 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

 

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 展现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景象    B. 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 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此时中国的政治首都是南京    B. 集体意识彰显了爱国救亡的精神

C. 此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 这场爱国运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A. 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B. 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C. 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    D. 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

 

李鸿章奏称,奉命议和,“始尔各使竟将开议照会驳回,几莫测其用意之所在”;继而送来《议和大纲》十二款,“不容改易一字”。与“《议和大纲》”相关联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4029/68464) 首页 上一页 44024 44025 44026 44027 44028 44029 44030 44031 44032 44033 4403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