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
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 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 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
|
《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A. 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 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 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
|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
|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 礼仪规范 B. 价值准绳 C. 处世之道 D. 施政之术
|
|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
|
孔子日:“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A. 省刑慎刑 B. 先礼后刑 C. 废除刑法 D. 刑罚得当
|
|
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 A. 老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朱熹
|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