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了 A. 自由平等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 D. 天赋人权
|
|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分权制衡
|
|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 认为信仰即可得救 C.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
|
“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他们”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者 D. 启蒙思想家
|
|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A. 人文主义 B. 反对宗教信仰 C. 抨击封建制度 D. 复古主义
|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 重视智慧发展 B. 关注理性思考 C. 强调道德素养 D. 强调等级秩序
|
|
“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 朱熹 B. 王夫之 C. 黄宗羲 D. 王阳明
|
|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上述言论出自 A. 老子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属于 A. 儒家、法家、道家 B. 道家、法家、儒家 C. 墨家、道家、法家 D. 儒家、道家、法家
|
|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以民为本 C. 主权在民 D. 克己复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