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消费者贡献了苹果公司80%的销量增长。中国也是苹果系列产品重要的装配基地,但是中国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还不足2%,在苹果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的位置。这种现象 A. 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B.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 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加大了世贸组织在各国的作用
|
|
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
||||||||||||||||
2013年,美国学者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从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即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局限于发达经济体,而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A. 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特点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 工业生产呈现均衡性特点 D. 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
|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A.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B.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C.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 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
|
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 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大量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的“无国籍”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这反映出信息化 A. 加快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 B. 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 C. 提高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D. 刺激了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
|
“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
|
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 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 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
|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持续几年的危机使失业工人受尽饥寒之苦。据当时记载,在许多城市的周围,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栖身之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人的这些状况必然会引发什么问题?当时的胡佛政府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 (3)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