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 农本思想已遭到动摇 B. 白银大量外流 C. 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 市民阶层兴起
|
|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清代机户生产能力有限 B. 清政府鼓励发展小型机户 C. 制度影响新经济因素成长 D. 清政府加强市场宏观调控
|
|
对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表明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推动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加速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
|||||||||||||
史料记载:“(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代民间海外贸易始终没有合法地位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开展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
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 注重精耕细作 B. 结构日趋合理 C. 分工日益细化 D. 技术领先世界
|
|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 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 工商业经营注重家族传承 C. 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 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
|
唐文宗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政府抑商政策仍未改变 ②草市规模不断扩大 ③夜市市场已经比较繁荣 ④市坊制度已被打破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法律保障土地的自由买卖 B. 小农经济开始衰败瓦解 C. 政府实际控制土地能力削弱 D. 农村土地租佃关系盛行
|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风力水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