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 倡导民主意识 B. 扩大自身权力 C. 反对政府改革 D. 打压革命运动
|
|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
|
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 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 文学修养极高 C. 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 对儒学的反叛
|
|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
|
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B. 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 D. 贵族统治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同的实现共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族的整体为民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时那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
|
|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什么事件后? (3)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历史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
19世纪晚期,下列选项中的国家元首可根据宪法规定,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A. 美国、法国、德国 B. 美国、英国 C. 德国、美国 D. 法国、德国
|
|
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 邦联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民主选举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