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 民主政治利于公民思想自由

B. 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C. 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D. 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从某些方面看,雅典民主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主。雅典民主“非常激进”主要表现在

A. 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

B. 缺乏成熟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C. 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D.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

 

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A. 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

B. 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

C. 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D. 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

 

清朝初年,沿袭旧制,“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有时“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这种状况

A. 协调了满汉贵族之间关系

B. 能够避免决策的失误

C. 促使统治者调整中枢机构

D. 规范了君主执政行为

 

明朝有都察院和六科两个专门的监察机构,前者负责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政府部门进行监察,后者负责对六部进行对口监察。此外,都察院和六科又可互相纠举、互相监察。这反映了明代的监察制度

A. 机构完备,制度严密

B. 监察范围扩大

C. 以内制外,以小制大

D. 重视法外监视

 

明代内阁后来发展成为中枢机构。明朝中后期,宦官成为皇帝与内阁联系的中间环节,特别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掌权时,宦官还压抑和控制着内阁,内阁处于从属地位。内阁的这种畸形变化,反映了当时

A. 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辅政体制问题

B. 国家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

C. 内阁阻止了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

D. 内阁没有处理国家政事的权力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宋代之前,士庶不通婚,社会等级壁垒森严;入宋之后,士庶之间的界线已被突破,“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

A. 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B. 使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C. 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

D. 使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涌现

 

贞观年间,太宗指定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参与政事堂会议。以后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种做法

A. 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B. 加强了三省长官的职权

C.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南朝宋齐曾推行孝廉试经、秀才试策,梁、陈又增设高策科;北朝齐、周也采取“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的选人政策,增设笔试考选。这些措施

A. 旨在完善九品中正制

B. 为科举制形成创造了条件

C. 标志着科举取士开始

D. 恢复了察举任官荐官制度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9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87 25488 25489 25490 25491 25492 25493 25494 25495 25496 2549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