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土司土官制度是元明清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职官制度,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

“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与此同时,土官又日益与封建王朝闹对立,反对封建王朝对它的管辖。于是“改土归流”是势在必行的了。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

                                                    ——据《清史稿》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土归流”推行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改土归流”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 中世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谈及“入世”,龙永图打比方说:“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不能一进球场就说:‘篮筐太高,是按西方人标准设定的,对西方大个子很合适,对我们不合适,得把那篮筐降下几厘米来适应我们,否则就是不公平竞争。’这是不可能的,只能面对这个事实。”他意在强调

A. 世界经济领域反霸权主义的重要性    B. 遵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必要性

C. 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可行性    D.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

 

表2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 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 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 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    D. 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某学者说:“今天我们认为艺术和科学是分开的,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分离,因为艺术和科学都受益于曾经的合作,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同时也对数学和几何感兴趣,这在当时一点儿也不让人吃惊。”由此可知,“当时”

A. 神学迷信思想占据支配地位    B. 渴求知识乐于探索成为时尚

C. 信仰自由观念为大众所接受    D. 反对教权否定王权已是共识

 

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

A. 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B. 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

C. 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D.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1956年,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政治上已经站在工人阶级方面;……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和学生变为工人,每年都有大批的工人、农民和他们的子弟变为职员和知识分子,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学生、工人和职员变为士兵……。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 中国阶级差别已经不复存在    B. “双百方针”执行效果明显

C. 知识分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 知识分子阶层正走向消失

 

下图是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A. 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 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 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 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这种宣传旨在

A. 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 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

C. 追求历史研究的真实性    D. 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1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09 25410 25411 25412 25413 25414 25415 25416 25417 25418 254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