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
|
|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 B.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 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
|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
|
|
鸦片战争后,中国上海的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些好处。”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A. 关税商定条例 B. 领事裁判权 C. 内河航运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
|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嗣,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后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表明汉代 A. 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B. 皇族内部斗争激烈 C. 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D. 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 先秦的分封制 B. 汉代的刺史制 C. 隋唐的科举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
|
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
|
《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问鼎中原 B. 春秋鼎盛 C. 钟鸣鼎食 D. 一言九鼎
|
|
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 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937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爱德华·达拉第 内维尔·张伯伦本尼多·墨索里尼 ——节选自《慕尼黑协定》 (1)概括指出材料中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公正的条款,并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实质及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