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
|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
|
“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 A. 郑国渠 B. 井渠 C. 都江堰 D. 灵渠
|
|
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 A.
|
|
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 集约经营的出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单位产量的提高 D. 勤俭精神的发扬
|
|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向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聂荣臻认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的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走弯路。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聂荣臻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对“两弹”技术攻关。“两弹”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其威慑力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自邵青文《聂荣臻与中国国防科技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聂荣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