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有两大最突出的现象,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横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到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毅然深入偏远落后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生产、销售、信用等合作社,努力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运动被迫中止。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维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计划的发展商品经济……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据《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
|
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
|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C.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 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
|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D.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
|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
|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D.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些东西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经历,都有它的生存的寿命。”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A.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
|
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 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C. 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 D. 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