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 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B. 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

C.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 自然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A. 资本原始积累

B. 技术革新

C. 市场需求

D. 自然资源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产业结构不同

B. 生产方式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

A. 飞机

B. 火车

C. 汽船

D. 汽车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 增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

D. 推动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孤立与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影响深远。就社会生活领域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餐桌上:东南亚的胡椒、肉桂等廉价香料进入欧洲寻常人家

B.物种上:马铃薯、番茄、玉米等超出美洲范围传到亚洲

C.人种上: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D.穿着上: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从此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 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 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0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04 25405 25406 25407 25408 25409 25410 25411 25412 25413 2541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