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下列古代书籍中最有可能未记载过指南针的有

A. 《梦梁录》

B. 《武经总要》

C. 《萍洲可谈》

D. 《抱朴子》

 

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三国时期

A. 各国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药

B. 火药的使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人们已不再将硫磺和硝石作为药材使用

D. 人们对火药的物质性能已有一定的认识

 

西晋文人傅威曾经如此评价某项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该发明指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顾炎武曾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这一言论出自于

A. 《明夷待访录》

B. 《日知录》

C. 《亭林诗集》

D. 《船山遗书》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反映了

A. 君臣平等的思想

B. 限制君权的主张

C. 近代民权的理论

D. 重视教育的理念

 

明末清初时,有学者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下列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 “众治”

B. “循天下之公”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旨在表达“他”

A. 推崇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气

B. 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

C. 指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

D. 主张日常体悟的实践作用

 

朱熹曾将儒学的经典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下列属于四书的著作是

①《尚书》

②《春秋》

③《大学》

④《中庸》

⑤《论语》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下图所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他以楷书著称,其遒媚劲健的书体,虽稍带颜法,却自创一派,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是

A. 张旭

B. 苏轼

C. 柳公权

D. 黄庭坚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②推动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④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39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394 25395 25396 25397 25398 25399 25400 25401 25402 25403 254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