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 不受官府控制 B. 由官府控制 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
|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 苏州 B. 重庆 C. 上海 D. 沙市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厂的情况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根据三则材料,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特点?你认为这种工业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1) 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
|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1)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三 采用机器生产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同在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9年,美国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9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材料二与材料一是什么关系?作者认为“无可辩驳”的是什么。
|
|
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新闻媒介是( ) A. 电影 B. 报纸 C. 互联网 D. 口头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