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 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 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 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
|
“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 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 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 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 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
|
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 A. 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 B. 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 C.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己经形成
|
|
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 A. 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B. 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C. 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 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
|
|
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真理标准大讨论
|
|
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 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 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 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
|
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