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 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 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 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
|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
|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A.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B.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C.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D. 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
|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 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 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 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 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
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 A. 男女的婚恋观不同 B. 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C. 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 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
|
|
1951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以后又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这些决议的实施有助于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D. 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经济结构
|
|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A.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 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
|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
|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