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来,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发表了《西方的衰落》,充满悲观忧伤地宣布:西方衰落了。斯宾格勒的断语尽管缺乏强有力地支撑,但也并非无中生有,耸人听闻,至少指出了一种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发展的正常历程,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面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如此结局使人们大感诧异,它彻底打破了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主流社会的乐观情绪,人们开始真正重新认识西方世界的前途和命运。

英国哲学家罗素以一个智者和思想家对人类关注关怀的高度责任感,在一战期间便写下了《社会改造原理》和《自由之路》;探讨建立和如何建立一种公正、和平社会的基本架构,以避免战争恶魔对人类的吞噬。罗素的思想代表了人们的普遍愿望。为了避免世界战争空前浩劫的再度光临,人们渴望能在战争的废墟上建造一所安全、和平的殿堂,迫切需要一个缓和冲突、避免战争灾难的强有力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黄光耀《联合国与世界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宾格勒和罗素思想的共同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宾格勒与罗素思想的区别,简评罗素建立“公正、和平社会基本构架”的思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清朝一开始就有别于科举制度下选用一般官员的成例,其依据主要是王公大臣的保荐。光绪元年总理衙门奏定,出使大臣由“在京王公大臣等,如真知有熟悉洋务,洞澈边防,兼胜出使之任者,具疏保荐”。

    1901年外务部成立,是驻外使臣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外务部奏定《变通出使章程》,其中规定:“嗣后简派各国二等公使定为二品实官,届时由臣部将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开单请简。如办理交涉得力,不妨接充联任,恳恩晋秩增俸,俾终身于外交一途,以尽其才。嗣后出使大臣办理交涉得力者,三年任满,亦准给假回国,假满回任,俾得久於其职,驾轻就熟。”由此,驻外使臣的选用权集中到外务部,作为一种制度完全确立起来。章程中,明确要求驻外使臣职业化,“俾终身于外交一途”。这样,晚清驻外使臣从其隶属、官职到升迁之途,均开始与国际职业外交官制度接轨。……职业化要求,已成为清政府使臣选拔的首要条件。

——摘自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的特点

(2)根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晚清驻外使臣制度的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过去冷战时代,世界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发展中国家要么跟随西方模式,要么效仿苏联模式。冷战后,西方世界以“历史终结者”的傲慢之势强力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其政治理念和发展模式。而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这些在实现了政治独立之后又经历过发展痛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看到了独立自主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诺兰把中国模式称作“第三条道路”,认为它把既激励又控制市场的具体方法与一种源于统治者、官员和百姓的道德体系的深刻思想结合在一起。也有学者给出了一个“中国成功的公式”,即中国成功=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

                               ——摘编自《世界新变局大视野下的全球热点问题》

根据材料,运用相关史实,探讨中国式道路成功的公式。(说明:可选取材料中的公式,也可提出新的公式,就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表现,简析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因素。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曾指出:“20世纪下半叶,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时,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这一“新动向”的形成是因为

A. 新技术手段的重大突破    B. 经济结构的重组调整

C. 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许多公社委员都是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各区各公社有绝对自治权,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无产阶级政权的民主性    B.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不成熟

C. 联邦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D. 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曲折性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逐出或几乎逐出了政治,世俗权力恢复了独立性。它的主要性质在于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A. 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 打破民众对天主教会的迷信    D. 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纠正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B. 改变农村经济粗放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4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62 24463 24464 24465 24466 24467 24468 24469 24470 24471 244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