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这表明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

773.2

717.4

835.4

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

107.9

160.8

221.4

228.3

 

 

A. 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 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C.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 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A. 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 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 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题文)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A. 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46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59 24460 24461 24462 24463 24464 24465 24466 24467 24468 2446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