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曾出现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此处重大失误是指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文)我国最早的职业商人产生在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代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代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 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    B. 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她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四(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新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并说明理由。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 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的演进

B. 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 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冯如是“中国航空之父”,1909年9月21日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l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冯如1号”飞机主要得益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发电机的发明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5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53 23154 23155 23156 23157 23158 23159 23160 23161 23162 2316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