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充分暴露

B.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 确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A. 洋务运动的发展

B. 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 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下列关于早期殖民侵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手段是赤裸裸的抢劫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全面肯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相遇 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发现

C. 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 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 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 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 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 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C. 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 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下图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5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51 23152 23153 23154 23155 23156 23157 23158 23159 23160 2316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