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1953~1957年)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年)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年)

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 “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②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 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 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题文)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实行对外开放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 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计划经济休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 混合经济体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斯大林模式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题文)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

①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③所有制形式的改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了下图及相应的结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A.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

C. 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D. 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不久之后,西欧六国就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起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欧洲共同体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6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57 23158 23159 23160 23161 23162 23163 23164 23165 23166 2316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