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A. 《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B. 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C. 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

D. 《申报》内容通俗易懂

 

马可尼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1897年5月2日《时务报》刊文介绍。1899年初,中国购买了几部马可尼旧火花式无线电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马口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各舰艇上。这说明

A. 清政府开始汲取甲午战败的教训

B. 科技在国际间传播速度加快

C. 当时中国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D. “师夷长技”始终是救亡图存的首选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 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都放在电视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这可以反映出

A. 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

B. “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

C. 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

D. “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变化体现出

A. 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

B. 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

C. 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

D. 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

 

1958—1962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B. 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

C. 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D. 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而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 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B. 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 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D. 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历史文物反映着历史变迁。下列图1到图2的“报时”方式的变化较能反映出

A. 生活方式的变化

B. 思想观念的变化

C. 政治制度的变化

D. 殖民地化程度的变化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A. 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 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 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 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题文)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A. 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 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

C. 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751/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746 19747 19748 19749 19750 19751 19752 19753 19754 19755 197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