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迟迟不发放贷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

B. 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C.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 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 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 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题文)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D.实行余粮征集制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B.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 赫鲁晓夫改革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463/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458 19459 19460 19461 19462 19463 19464 19465 19466 19467 1946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