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

裁。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B. 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

C.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D.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 小宗

B. 大宗

C. 嫡长子

D. 族长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人,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 等级

B. 血缘

C. 嫡长子继承

D. 世袭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封建社会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等级制

D. 宗法制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

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185/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180 18181 18182 18183 18184 18185 18186 18187 18188 18189 181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