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
|
|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B. 公法与私法分立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
|
|
法国学者库朗热说:“(雅典)公民的义务不只限于投票。轮到时,他要担任他所在区域或部落的官员,他每年平均有两次要担任审判官,……所有的公民,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参加五百人元老院的机会。……如果被人投票选中,或抽签抽出了自己,他更可任城邦中的执政官:长官、将军、民政官。”这一做法 A. 使公民政治分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B. 激发了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C. 使政治实践长时间停留在较低水准 D. 注重发挥政治精英主导作用
|
|
|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 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 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 D. 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
|
|
|
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 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
|
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 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 是 A. 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 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
|
|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唯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A. 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B. 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
|
|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D.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
|
|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 A. 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 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C. 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D. 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
|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B.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