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 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某一时期是指( ) A、太平天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
|
19世纪中期,“原来的上帝观念最终彻底被打破,上帝从整个自然中被驱逐出去,代之以永恒的、必然的规律。可以说,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历史过程……在他革命成功的时候,才得以完成。”材料指的是( ) A.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把上帝从世俗中驱逐出去 B. 哥白尼的“日心说”把上帝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C. 牛顿的经典力学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逐出去 D.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把神从有生命的世界中彻底驱逐出去
|
|
|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契尔年科 D.戈尔巴乔夫
|
|
|
1939年,中华民国政府重新调整中国抗战军队的战斗序列,划分为12个战区,军队的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这一变化表明国民政府 A. 仍以正面战场为主 B. 保存实力准备反攻 C. 重新调整抗日策略 D. 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
|
|
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该场景应出现在 A. 义和团运动期间 B. 辛亥革命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抗日战争期间
|
|
|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 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 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C. 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 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
|
|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 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 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 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
|
|
(题文)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下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A.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并在强势政权整合下发展实业经济。而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孙中山走的第一步就是,使中华革命党内部讲究领袖崇拜,他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其次,从1923年起,孙中山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借助于从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持、组织技巧,来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第三,孙中山成功地在苏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这样,孙中山成功地把国民党从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脆弱松散的议会竞争型政党,转变为以党军为实力后盾,以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以列宁主义集权组织模式为基础的新型的权威主义政党。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事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