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结合材料回答: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
|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 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
|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活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
|
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 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 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
|
|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
|
|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A. 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 通过1832 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 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
|
|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
|
|
(题文)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 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
|
|
(题文)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 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 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 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 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
|
|
(题文)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 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 B. 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 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