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观点概括明确,史论结合。)
|
|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
|
|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
||||||||||||||||||||||||||||||||||||
|
(题文)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南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B. 发展中国家正在追赶发达国家 C. 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D. 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 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
|
|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法国大革命 C. 巴黎公社起义 D. 俄国二月革命
|
|
|
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 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 A. 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 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C. 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D. 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
|
|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局面反映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 联邦制的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