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有学者在评论近代历史时说:(在一定意义上说)皇权的存在并不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如果协调得当,皇权甚至可能会成为民主政治的保证力量。由材料可知该学者

A. 对改良作为政治现代化途径的肯定

B. 认为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并非对立

C. 否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D. 排斥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制度

 

下图是 19 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 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 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 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 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农村根据地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这一论断可用于分析

A英国光荣革命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美国宪法的制定

D辛亥革命的结局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题文)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 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 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题文)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逐渐对外开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标志着清政府不得不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晚清的开放由南向北,由沿海向腹地推进

C. 晚清的开放,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

D. 晚清通商口岸的开放,表明清政府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题文)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79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17965 17966 17967 17968 17969 17970 17971 17972 17973 17974 179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