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题

(14分)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

CO(g)+H2O(g) 6ec8aac122bd4f6e CO2(g)+H2(g)          H=-41 kJ/mol

某小组研究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他们分别在体积均为V L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CO

H2O

CO2

H2

1

4

0

0

t1

放出热量:32.8 kJ

2

8

0

0

t2

放出热量:Q

(1)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2)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3)计算容器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时,两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相等

b.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 > 65.6 kJ

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6ec8aac122bd4f6ed.容器①中,化学反应速率为:

 

(5)已知:2H2 (g) + O2 (g) = 2H2O (g)   ΔH=-484 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6)容器①中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15分)对于甲、乙、丙、丁、戊五种溶液有如下信息:

①分别NH4+、Na+、Al3+、Ba2+、Ag+和NO3-、Cl-、SO42-、Br-、CO32-离子中的各一种组成(不重复)。

②其中甲、丙、戊三种溶液呈酸性,乙溶液呈碱性,

③甲、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气体,丁可分别与甲、乙、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化学式表示出各物质:乙            、丁             

⑵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戊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⑶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甲与乙的反应:                                      

⑷检验甲溶液中甲的阴离子的方法是先加                试剂,再加          试剂,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阴离子存在。

⑸若丙、丁形成的白色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1.8×10-20,则将1 L 1mol/L的丙溶液与1 L 1 mol/L的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不考虑溶液混合时的微小体积变化,形成沉淀的阳离子的浓度约为         mol/L。

 

某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时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C.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0H11O2 

D.该化合物能与新制的Cu(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用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2 – 2e= 2H+

B.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是铁,b极是铜                      

C.若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电池中消耗H22.4 L(标准状况)时,a极析出铜64 g

 

W、X、Y、Z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Z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X、Y、W一定是主族元素

C.若W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有三种固体产物,则Y的单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D.Z既可能在三周期,也可能在四周期

 

将0.2 mol/L HCN溶液和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c(HCN)-c(CN-)=2c(OH) - 2c(H+)     

B. c(Na)<c(CN)

C.c(HCN)-c(Na+)=c(OH) - c(H+)       

D. c(HCN)+c(CN)=0.1 mol/L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6ec8aac122bd4f6e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I+2Cl2=2Fe3+I2+4Cl

B.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ClO+CO2+ H2O =2HClO+CO32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4HCO3稀溶液混合:

Ba2+ + 2OH- + NH4+ + HCO3- = BaCO3↓ + NH3•H2O + 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排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B.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22.4 L氯气中一定含有2 NA个氯原子

C.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使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pm 2. 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14分)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2(g) + 3H2(g) ≒ 2NH3(g),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6ec8aac122bd4f6e

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 N2(g) + O2(g) 6ec8aac122bd4f6e 2NO(g)   ΔH6ec8aac122bd4f6e+180.5kJ/mol        

4NH3(g) + 5O2(g) 6ec8aac122bd4f6e 4NO(g) + 6H2O(g)  ΔH6ec8aac122bd4f6e−905kJ/mol

2H2(g) + O2(g) 6ec8aac122bd4f6e 2H2O(g)   ΔH6ec8aac122bd4f6e−483.6kJ/mol

则N2(g) + 3H2(g) ≒ 2NH3(g)  ΔH 6ec8aac122bd4f6e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工业上,在一定温度下,将1.5 mol N2气体和6 mol H2气体通入到体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则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__________。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③使用催化剂            ④降低温度

(3)    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而使氨气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其原理类似于下列方法中的________(填编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渗析     ④萃取

(4)    可以用氯气来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会有白烟(成分为氯化铵)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    假如该厂生产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ol/L,实验室若需用80 mL浓度为5 mol/L的氨水时,需取20 mol/L的氨水__________mL(用100 mL的容量瓶)。假如该氨水的6ec8aac122bd4f6e,加入相同体积的盐酸时,溶液呈中性,则此盐酸的pH__________6ec8aac122bd4f6e(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共621088条记录 当前(54001/62109) 首页 上一页 53996 53997 53998 53999 54000 54001 54002 54003 54004 54005 5400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