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 ②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 ③在0.5 mol•L﹣1NaOH和1.0 mol•L﹣1MgCl2溶液中,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下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NaOH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图2)所示.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t℃时,将3molA和1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 (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 ;平衡常数K= .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填字母) .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 mol.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
|
|
|
已知:2SO2 (g) + O2 ═ 2SO3 (g) △H = ﹣196.6kJ•mol﹣1 , 2NO (g) + O2 ═ 2 NO2(g) △H = ﹣ 113.0kJ•mol﹣1.则反应 NO2 (g) + SO2 (g) ═ SO3 (g) + NO (g) 的 △H= .
|
|
|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Fe(s)+ 2Al(s)+ 则 Al(s)的单质和FeO(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的名称是 ;乙装置的名称是 ;Zn为 极;Pt为 极. (2)写出电极反应式:Cu极 ;C极 . (3)若乙中溶液不变,将其电极都换成铜电极,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无变化”). (4)若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中溶液的pH将 .
|
|
|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 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A+B⇌2C 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nW(g);△H,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的曲线图:
其中,ω(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表示反应时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n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C.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D.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H<0
|
|
|
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
|
|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
如图表示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外界条件影响导致平衡移动的曲线,根据判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减小压强,同时降温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