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待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着火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 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
|
|
|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硅酸钠 B.碳酸钠、硅酸钠 C.碳酸钠、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硅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C.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 D.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
|
|
|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2- B.NaHSO4═Na++H++SO42- C.MgCl2═Mg2++2Cl- D.Ba(OH)2═Ba2++2OH-
|
|
|
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 Al2 B.汽油——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H2——单质 C.苏打——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
|
|
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
|
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B.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到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
|
|
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A.2 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 B.200 mL 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 mL 2 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
|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a)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