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些重要工业生产的转化关系(反应略去),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D是单质,且与A属于同一主族,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则: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物B的一种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为黄色固体,D为固体化合物,则该反应为4FeS2+11O2 ①当有1molC生成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总数是__________; ②将C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为化合物,则: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B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有Cu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为验证Cu2O是否存在,可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含有Cu2O.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
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完成下列填空: (1)方案一:以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溶液.方案二: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投入稀硫酸.和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再加入稀硫酸依然不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____; (2)方案三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溶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______;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度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_;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四的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_;对方案四进行补充完善,设计一个既能防止污染,又能实现物料循环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
||
为了测定铁铜合金的组成,将7.6g铁、铜合金加入1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将合金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NO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并测得溶液中H+的浓度为0.5mol•L-1,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金属共失去电子0.1mol B.合金中,铜的质量为2.8g C.原硝酸的浓度:c(HNO3)=4.5mol•L-1 D.要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完全沉淀,需加5mol•L-1的NaOH溶液60mL
|
|
把7.2g铁粉投入40mL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1.6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08mol,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3.5 mol/L B.4.5 mol/L C.7.0 mol/L D.9.0 mol/L
|
|
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⑦Fe2+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⑦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
|
||||||||||||||||
将黄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置于一铝片上,在铝片下用酒精加热至钠充分燃烧,移动酒精灯后,在铝片上有淡黄色粉末生成,过一段时间后,铝片上的黄色粉末变成带有白色泡沫的潮湿液体。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里存在混合气体 B.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D.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
下列装置就用于实验室制取NH3,并用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乙吸收NH3制取Al(OH)3 B.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Al(OH)3和NH4Cl溶液 C.用装置甲制取NH3 D.用装置丁蒸干NH4Cl溶液并灼烧制NH4Cl
|
|
往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余下金属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为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
|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