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铝材经脱脂后进行碱洗以除去氧化膜,将碱洗后的溶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加入下列试剂( ) A.氨水 B.CO2 C.NaOH D.HNO3
|
|
|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不同 C. lmol石墨比l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
|
|
下列事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高溫煅烧石灰石的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B. 中和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C. 铝粉和盐酸反应时,溶液温度通常会上升 D.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
|
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 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 C. 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 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
|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有机物M是合成一种广谱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产物,以下是合成M的一种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H→J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物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物质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①不与NaHCO3溶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原子 (5)根据上述合成路线中的信息,写出以1,3—丙二醇为原料制备
|
|
|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了解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________更稳定。 (2)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OF2的分子极性比H2O的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由某种有机阳离子与AlCl4﹣、Al2Cl7﹣构成,AlCl4﹣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Al2Cl7﹣中的原子都是8电子结构,则Al2Cl7﹣的结构式为(配位键用“→”表示)__________。 (4)Fe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要比较FeO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 (5)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镓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它们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6)NH3分子中∠HNH键角为106.7º,而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为109.5º, 配离子[Zn(NH3)6]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是_____。 (7)下图是Fe3O4晶体的晶胞。
①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______(选填“正方形”、“正四面体”或“正八面体”)空隙。 ②晶胞中氧离子的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__。 ③若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 a nm,则 Fe3O4 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
|
|
|
甲烷以天然气和可燃冰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于地球上,储量巨大,充分利用甲烷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乙炔(CH≡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反应为:2CH4(g)
①17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H4,达到平衡时CH4生成C2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②1725℃时,若图中H2的lgP=5,则反应2CH4(g) ③根据图判断,2CH4(g) (2)工业上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得合成气(CO、H2),发生反应为:CH4(g)+H2O(g)
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的两条代表压强分别为1MPa、2MPa时甲烷含量曲线,其中表示1MPa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实际生产,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利用CH4、CO2在一定条件下重整的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在能源和环境上具有双重重大意义。重整过程中的催化转化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 CH4(g)+ H2O(g) CH4(g)+ 2H2O(g) 则: ①过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只有过程I投料比 ③该技术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
|
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领域,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有两个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后,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制备KI: 【查阅资料】: (1)3I2+6KOH═KIO3+5KI+3H2O (2)H2S是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 (3)HCOOH(甲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弱酸; (4)在实验条件下,S2-、HCOOH分别被KIO3氧化为SO42-、CO2。 Ⅰ组. H2S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②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145g。 Ⅱ组.甲酸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⑥在三颈瓶中加入 127g 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 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⑦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入适量HCOOH,充分反应后,再用KOH溶液调pH至9~10,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155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5)Ⅱ组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