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下面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78~2008年R河流域(  )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土壤层变薄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2.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3.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高    B. 成土母质含氮低

C. 植被稀疏    D. 地势起伏大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近年,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倍以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产业结构不合理

C. 石油消耗增长过快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过快

2.能耗过高产生的后果是(  )

①经济增长较快 ②经济效益较低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资源利用率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最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下沉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完成下列各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 青藏高原上空    B. 北极附近上空

C. 南极附近上空    D. 北美大陆上空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     B.     C.     D.

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A. M    B. N    C. O    D. P

 

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和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根据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表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交通是人流、物流的桥梁,是区域资源、能源、产业联系的纽带。

材料一 “旅客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旅客发送量与其人口数量的比值,又称为“人均旅次”。下图是我国2000年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材料二 “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为吨/万元)。下图是我国2000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属于高收入高出行的是________(填代号);低收入高出行的是________(填代号)。图Ⅰ中①和②的旅客生成密度有着密切关联,请指出有何关联并分析其原因。

(2)读图Ⅰ,描述旅客生成密度的一般规律。

(3)图Ⅱ中,属于高产值低密度的是________(填代号);低产值高密度的是________(填代号)。图Ⅱ中①省区货物运输量大,请分析其产业结构与货物运输的关系。

(4)读图Ⅱ,指出国民经济发展与货物生成密度的关系。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材料三: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河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产粮大省,试评价该省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

(4)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以下表为依据回答下列各题。

1.从该交通设施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的量、安全性、快捷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

A. 公路、管道    B. 铁路、航空

C. 航空、河运    D. 河运、公路

2.有关修建该交通线路的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②可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③可以大力开发各种生物资源 ④减少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该工程的修建,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  )

①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②破坏当地的地热资源 ③加剧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 ④加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下列各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1.1979—2000年我国蔬菜(  )

A. 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 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

C. 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 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

A. 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 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 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 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8720/41910) 首页 上一页 18715 18716 18717 18718 18719 18720 18721 18722 18723 18724 1872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