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虫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三,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架上美观/家四壁    B. 图多蓄/当涉猎

C. 尽心力/力平险    D. 浮慕时/之者谁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不 事 讨 论 徒 污 灰 尘 半 束 高 阁 谓 之 书 肆 可 也。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哪三病?你从作者总结的“三病”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

(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1)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2)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3)“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4)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也是个典型的低头族,自言“每五秒钟,就会查看一次手机”。

 

下面的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了解,善世堂占地1715平方米,由头门、仪门、中堂、祖堂组成。祠堂最气派的地方要数仪门了。(B)仪门,即礼仪之门,是进入头门后的第二重门,能显示家势和威仪。(C)此座仪门为庑殿式屋顶结构,白砂岩石砌筑,石雕繁复精美。牌坊正面书“六传光范”,后刻“星聚一庭”,寓意石楼陈族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济济一堂。(D)进了仪门,两旁两株古树,一棵为120岁的桂花树,一棵为200岁的罗汉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B. 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C.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chī xiào________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2)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________,两眼呆直。

(3)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ɡ zhònɡ qí shì________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4)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中,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发你前行的动力。

请以“前行,只因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合理安排文章结构;(2)描写力求生动形象;(3)600字以上。

 

最美的人

刘国星

草原变成矿山,毕力格老汉仗着开矿占地给的钱,在城里买房住下,也成了城里人。在草原上他日日和牛马羊驼为伍,没觉着噪;现在和他为伍的是乌泱乌泱的人群,他却找不到自己,不知道咋活了,六神无主的。还好,在城里左蹓右蹓,他总算找到位置安顿下来。早晨打拳、舞剑、遛鸟,路边小摊吃根油条,喝碗豆浆,算作早餐。再观观人家下棋、打牌,就到了中午。回家吃完饭,眯一会儿,去打门球。晚上回来看新闻,喝二两小酒,一天也就过去了。

一天两天地走下来,毕力格老汉觉得总算适应了。具体表现是拳术剑术有进步,跟他相熟的老孙头说,照这样练下去,年底就能和他过招了。笼子中的百灵子也让他侍候得很欢实,上蹿下跳叽叽喳喳。

生活有感觉,动静有致。毕力格老汉觉得日子有点日子的样了。

那天早晨,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提着鸟笼,一路小跑向公园赶去。路上却被一个包绊个跟头。他坐在地上,打开皮包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百元大钞。路上也有晨练的,三三两两从他身边跑过去,好像跌倒的毕力格并不存在。毕力格老汉大喊,谁的钱包?谁丢的钱包?立即涌上许多人,伸手呼应,我的,我的。为首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喊毕力格为爷爷,说他去街角停车场开车,包就落在地上了。一个满头红发的女子尖着嗓子说,包是我的,我骑电瓶车,接个电话,包就失落了。毕力格老汉一时难决,手里的包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人声鼎沸。突然有人喊道,闪开闪开,电视台来人了。一个扛着摄像机,穿马甲留长发的男子走进来,大声喊,包是谁的?是谁的?人群齐应,我的我的。长发男子打开摄像机,画面里出现了长发男子,拿着那个包,放在马路上。长发男子对着镜头说,市民朋友们,今天是第三天了,我们还在寻找最美的人。有谁面对金钱不动心?我想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最美的人……

切!人群水样地退入街道,毕力格老汉发现,人流也挟走了他的百灵子。毕力格老汉叫一声,四处寻找。长发男子却一把拉住他,大爷,你不能走啊!化完妆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话筒转向毕力格。大爷,你就是我们寻找到的最美的人。你能说说,你捡钱包,当时咋想的吗?毕力格老汉说,咋想?没咋想!明显的理在那搁着呢,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兴奋地对着镜头说,这座城市最美的人,大爷真是受之无愧,他的行动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切。好思想早就铸造了他的好行动,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识就行动了……长发男子几个人啪啪地鼓起掌来。采访结束,长发男子还留下毕力格老汉的电话号码,说有事再联系。

一大早,毕力格老汉闷闷不乐,百灵子丢了,没心思打拳舞剑,早餐也仅喝了一碗豆浆,就折回家。中午老孙头打来电话,说下午去打门球。毕力格老汉说不去了,血压有点高。老孙头说,那就赶紧吃药,开了口子,就不好办喽!毕力格老汉心里一暖,说,谢谢,谢谢。

第二天一大早,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来到公园。老头老太太们早就练开了。毕力格老汉挨着老孙头,也一拳一脚地比划着。谁知,老孙头看见他,却转身提着鸟笼走开了。毕力格老汉吃完早餐,去看人家打牌、下棋,里面的怪话也让他心里不踏实:算哪瓣蒜呢,脱了裤子都一样,还最美的人,嘿嘿嘿嘿!毕力格老汉最后问老孙头咋回事?老孙头说,你美呀,你好呀。出那个风头干啥?我们都向你学习。你摸心窝子说,你是不是我罩着呢!还最美的人?毕力格老汉说,是电视台做的。老孙头更来气了,你骗谁?电视台录讲话,旁边都有举稿子的,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啊?

毕力格老汉回到家,一阵铃声响起来,他惊得一哆嗦,电话是长发男子打来的,说要做期节目,是专访,深挖一下大爷生活的点点滴滴。没等他说完,毕力格老汉就挂了手机。

第三天凌晨,毕力格老汉没有去公园,他窝在被子里,眼盯天花板,呆若木鸡。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期)

1.第四段画线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毕力格老汉的性格特点。

3.文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请举出一例加以简析。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 龙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劝导人们开卷读书的很多理由正在变得缺乏说服力。阅读能让人获得有用的知识?上网似乎也可以;在书本中感受远方?那为什么不去旅游呢;领略名著带给人的震撼?看改编的电影岂不更方便?于是,阅读即便没有变成小众的,似乎也变得奢侈起来。

然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已经足以令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你就像一个王者一样,在这个专属于你的世界中逡巡,不愿外求。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是在学着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寂兮寥兮、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收获精神的富足。在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乃是每日进行的必要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饱满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心灵蒙尘。有人说,优秀的诗人和作家要通过阅读来修炼自己的精神“内丹”,普通人也是一样,需要通过读书来擦拭、涵养自己的“内丹”和“真气”。那些白纸黑字、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擅长交往的朋友,但擅长独处的人可能就少了很多。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收获一种“到凌云处仍虚心”的可贵气质;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与圆满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1.为什么说“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2.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三段画线句中的“根本”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4.文章第四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意在论证什么?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483/24158) 首页 上一页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 7486 7487 748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