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作家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下列京郊的一处废墟,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到的史信息是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C. 日本南京大屠杀

D.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所有的历史认识都是基于可靠资料,这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史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A.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朝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设置台湾府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

D. 清朝在西北设伊犁将军

 

唐代有位著名诗人因贬官寓居夔州(今奉节),观看竹枝歌舞,留下一首佳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位诗人是:

A. 李白

B. 刘禹锡

C. 杜甫

D. 白居易

 

如今在重庆长寿区的‘女怀清台’是秦始皇为了表彰一位明叫巴清的女工商业家而修筑的。巴清在手工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 善于制瓷

B. 发展丹砂

C. 精于酿酒

D. 栽培树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贾思勰——《齐民要术》

B. 徐光启——《天工开物》

C. 李时珍——《本草纲目》

D. 卡尔.本茨——汽车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政以德,仁政治国”“互助互爱,反对战争”“提倡法制,强化集权”下列流派与上述治世方案对应准确的是:

A.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 墨家道家儒家法家

D. 法家墨家道家儒家

 

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和粟,你知道在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叫什么?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0398/46130) 首页 上一页 10393 10394 10395 10396 10397 10398 10399 10400 10401 10402 1040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