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对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B. 段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C. 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D. 第⑤段引用了“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希望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中“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的感觉和印象。

B. “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屏的佳句”中“咏”歌颂赞美之意,表达出了本文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中“点缀”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的作用。

D. 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中,“仅仅”表示程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体现出屏风价值的运用感到遗憾和不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B.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具体才行。

C. 文中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D. 对于屏风,作者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了屏风,使读者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

 

1.C 2.B 3.D 【解析】 1.C错,应是: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 2.B错,应是:因为小时候受到咏屏的佳句的影响,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3.D错,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霹雳”“震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一向让他讨厌、憎恶,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会给他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到震惊、惊喜、感激。

B. 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讶、惶恐的神态,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C. 这两个词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D. 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阿长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让作者非常感动,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2.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饱蘸浓墨的句子,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B. 在作者眼中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他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C.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此结尾彰显了作者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从而升华了中心

D. 这句话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深沉的怀念和永久的祝福之情。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阿长把书摆在了作者面前时,作者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在这里,作者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确实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B. 从阿长身上有诸多毛病,到为“我”买来《山海经》,并不让人感到矛盾,从中我们看到了阿长的真率和细心,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C. 作者故意不写阿长怎么买到的《山海经》,就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D. 鲁迅把阿长当作寄托希望的理想人物,因此对她表现出了强烈的敬重和怀念,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真率

4.对选文的语言风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感情细腻,清新自然    B. 感情炽烈,幽默诙谐

C. 感情真挚,通俗流畅    D. 感情深沉,清新婉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东晋人,伟大的书法家,被称誉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 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父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他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阿廖沙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D. 诗,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包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纶(筹划)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②左佩刀,右备容(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B.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这里指飞奔的马)。(《与朱元思书》)②又(私自,偷着)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C. ①醉翁之(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我与?(《鱼我所欲也》)

D. ①其言兹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之俦乎?(《五柳先生传》)②怀怒未发,(不祥)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