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霹雳”“震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一向让他讨厌、憎恶,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会给他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到震惊、惊喜、感激。

B. 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讶、惶恐的神态,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C. 这两个词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D. 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阿长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让作者非常感动,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2.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饱蘸浓墨的句子,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B. 在作者眼中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他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C.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此结尾彰显了作者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从而升华了中心

D. 这句话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深沉的怀念和永久的祝福之情。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阿长把书摆在了作者面前时,作者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在这里,作者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确实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B. 从阿长身上有诸多毛病,到为“我”买来《山海经》,并不让人感到矛盾,从中我们看到了阿长的真率和细心,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C. 作者故意不写阿长怎么买到的《山海经》,就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D. 鲁迅把阿长当作寄托希望的理想人物,因此对她表现出了强烈的敬重和怀念,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真率

4.对选文的语言风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感情细腻,清新自然    B. 感情炽烈,幽默诙谐

C. 感情真挚,通俗流畅    D. 感情深沉,清新婉约

 

1.A 2.D 3.D 4.C 【解析】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喜悦和感激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BCD分析都有欠缺,故选A。 2.D错,这句话只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3.D错,应是:鲁迅虽然没有把阿长当作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率真。 4.A.清新自然;B.幽默诙谐;D.清新婉约。这些都不是选段的语言风格,选文感情真挚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东晋人,伟大的书法家,被称誉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 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父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他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阿廖沙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D. 诗,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包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纶(筹划)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②左佩刀,右备容(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B.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这里指飞奔的马)。(《与朱元思书》)②又(私自,偷着)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C. ①醉翁之(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我与?(《鱼我所欲也》)

D. ①其言兹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之俦乎?(《五柳先生传》)②怀怒未发,(不祥)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俯首称臣,敬重有加。

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 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D.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