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依托二维码技术,报刊可以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读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能看视频、听音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②使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③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④使纸媒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中国谜语大会》上有这样一个益智谜语,“正看八十八,倒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仔细一端详,好像一朵花”。(打一字,谜底:米)。这充分体现了(  )

A. 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    D. 拆字法谜语源于人类的智慧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秦俑、中国画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观众欣赏杂技,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体味到新的时代气息。杂技艺术的发展说明(  )

①面向世界的文化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 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A.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B.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4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  )

A.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作为网络用户中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容易出现价值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因此,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A. 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 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比文化低的群众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并不高。材料说明(

A.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 西方的交往方式比我国的交往方式更文明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这表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D.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稻化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  )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源自于纯正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让我们领略了其故乡农民的质朴与奔放······它们表现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走红,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材料一:《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领域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材料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卷轴、瓷器、昆曲、武术等各种符号。如果历史只停留在零散的、呆板的符号上,那将会使传统文化失去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相遇”,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使中华文化不被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所淹没。

材料三:某校为了让国学文化与“现代相遇”,将国学文化的内涵与当代青少年人格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利用经典诗词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

3)有人在网上推荐《我在故宫修文物》时说到:这部纪录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匠人精神,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数个具有匠人精神的普通人。请你推荐一部文艺作品(如影视、书籍、戏曲),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两个推荐的理由。

 

材料一 去产能是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等具体方面。首先要从“减法”入手,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实行市场出清。按照“淘汰一批、重组整合一批、置换退出一批、产能核减一批、搁置延缓一批”的原则,压减存量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其次还要在“加法”上做文章: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落实产能置换政策、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等。

材料二 去产能是一项很复杂、很艰巨的工作,除了做好“加减法”,还要做好“减法”的配套工作: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效益。“僵尸企业”涉及人员多,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理的原则,完善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尽可能地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还要完善预案、一企一策,做好分流下岗职工安置工作,坚决防范社会风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去产能过程中如何做好加减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点回答,政府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减法的配套工作。

 

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是(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②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健全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该

①运用行政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②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④运用法律手段——严格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正如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当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与传统道德相承接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71028日(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重阳节。《易经》把定为阴数,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都要组织敬老活动。这说明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道德伦理      ②传统文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形成于历史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现代文明风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吸收阳光,从而节约能源,但这些玻璃对鸟类来说却是致命的。有统计显示,在北美每年因在飞行过程中受到视觉干扰,误撞到大厦玻璃而丧命的鸟类就超过了10亿只。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展出2400多只候鸟的尸体,这些候鸟都是因为在迁徒途中看不清高楼大厦的玻璃而发生撞击致死的。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认识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要尊重事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③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尊重事物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从事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下列措施符合这一委求的是

A. 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B.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

C. 完善税制,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作用

D. 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

 

当前经济学探讨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员工的心态与贡献决定企业经营的绩效与盛衰,企业的发展与业绩决定员工的稳定与发展。某些企业发展与员工心态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镜面效应”。这一效应对企业的启示有

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②诚信经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重视自主创新的作用,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月如皋市政府发布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D1为变化前,D2为变化后)能够反映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需球量影响的是

A.

B.

C.

D.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重构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具有成本小、灵活性高等特点。从分享经济模式中,我们可以悟出(  )

①联系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②联系是具体的,应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 

③联系是多样的,应该打破事物的本质联系以丰富事物发展形式

联系是普遍的,但事物联系的方式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我们对传统村落的期待。保护古村落,既要保护外在的“筋骨肉”,更要传承好内在的“精气神”。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传统村落己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

②传统村落往往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712日,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闭幕。本届大会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2项,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积极申遗

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基于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利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的矛盾

 

“十一五”期间,我们不少地方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为了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导致资源浪费,经济结构不协调,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请你分析这一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分析说明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依据。

 

材料 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因此也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震源、震级等。

结合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思考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