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幅漫画的主体图形,请写出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成长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验。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过度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会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掌握正确应对考试压力的策略,才能在考场上运筹帷幄,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眼睛的构造非常精巧。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内层是视网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信号被大脑转换成图像,我们就可以看见东西了。

①视网膜上含有对光线极为敏感的细胞

②它们就向大脑发出信号

③当光线照射到这些细胞上时

④物体的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睛内

⑤由晶状体把这些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

⑥然后通过眼睛内的瞳孔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并没有出现扎堆生孩子的现象。

B. 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稳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野开阔,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C. 这些大学毕业又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的“掏粪男孩”,既有学历又有技能,尽管没拥有“小白领”那样舒适的工作环境,却具备“大蓝领”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D.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仅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且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开始迷恋文学,生吞活剥着一堆堆世界名著,绞尽脑汁涂抹着幼稚的文字,妄想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家。

②杨幂为女儿庆生,刘恺威回答记者提问惜字如金,当记者问到离婚传闻时,杨幂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别无他言。

③感悟是一种思路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应建构一种感悟哲学。

④对于公车改革,他们不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表意见,而是从一己之私出发吹毛求疵,好像不沾国家便宜就活不成似的。

⑤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良马“不以千里称也”的原因。

(2)《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名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该诗题为“登雨花台”,笔墨以描画景物为主,且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

B. 颔联中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C. 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D. 颈联中“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E. 末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面传来的猎猎风声。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籓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入为户部侍郎,督饷宣、大。改吏部。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

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于是奏定国计簿式,颁行天下。自嘉靖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征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录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又以户部专理财赋,必周知天下仓库盈虚,然后可节缩调剂。

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刘自强,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寻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万历三年,以老乞休。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B.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C.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D.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的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 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其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田赋指按土地多少对拥有土地的人征收的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D. 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葛守礼十分廉洁。在他因病告假时,交城、怀仁、襄垣三个王府的人为求得继承封王乘机进行贿赂,后来此事被告发,受贿者中唯独没有葛守礼。

B. 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C. 葛守礼颇有才干。他任左都御史时,畿内地势低洼,河道堵塞,遇上水涝便到处是沟壑,于是请求仿效古时的井田制,疏通治理沟渠与田间的水道,得到认可。

D. 葛守礼持正守节。与高拱关系不错的人劝葛守礼攻击高拱时,他坚决拒绝;在徐阶、高拱等人互相倾轧时,葛守礼保持着严正的态度而不依附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籓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

(2)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谢正直

大到江河山川、小到石阶青苔,远至历史人事、近看文人之交——他用开阔大气的视野、细腻真挚的感触、遒劲有力的笔法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黄永玉夸他散文“既结实又有品位”;钱钟书赞他文笔尤佳,“每于刊物中睹大作,病眼为明”;孙郁尝言“书话读之如清风明月,林中甘泉,良多趣味”。

他就是著名散文家、藏书家、一代报人黄裳。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3岁。消息一出,微博上一片哀挽之声: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黄裳,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人。而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的他是典型的“工科男”出身,南开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并在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

黄裳1945年至1956年担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等职,1951年至1956年担任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终其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散文高达几百万字,分别于1945年、1947年结集出版的《锦帆集》《锦帆集外》以及1980年、1981年、1983年的《花步集》《金陵杂记》《晚春的行旅》……而当读者纵览这些作品时,能够发现黄裳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哲思、史眼、诗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他的散文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2011年,黄裳以92岁高龄在《收获》杂志开辟“来燕榭书跋”专栏,为文学后进摇旗呐喊,堪称壮举,被视作这位散文大家在文学这块土壤上“最后的亮相”。

黄裳博古通今,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年轻时候的他非常活跃,且富有情趣,与戏剧、电影、新闻、出版等各方才俊,如梅兰芳、盖叫天、吴晗、巴金等交游密切,不惟如此,甚至连影剧院、旧书店里的师傅、伙计,都能成为好朋友。他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挚爱的文化工作,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跋涉于坎坷起伏的途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在谈及自己的《旧戏新谈》一书时,黄裳说道:“写时真能感到一种任情挥洒之乐。”知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在研究黄裳多年后,将其称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

黄裳曾就读于南开中学,陆续在天津生活了近10年,他的藏书生涯正是从这座城市的劝业场、天祥市场发轫的——课余的周六、周日,黄裳常常到法租界劝业场一带游玩,大部分时间都流连在劝业场和天祥市场的旧书店、旧书摊之间,或闲读或淘书,不亦乐乎。上世纪,国内注意收集新文学史料的风气尚且淡漠,但少年黄裳却有着前瞻的目光,只要见到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就积极购藏,像初版本、精选本、签名本尤其博得了他的青睐。其中,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初版毛边本等给了黄裳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藏书被收在两三个皮箱里,暂存于南开中学的宿舍中。1937年南开中学遭遇轰炸,书页化作灰烬,此事也成为黄裳心中至痛。此后余生,他仍不改书痴,为了买书,卖掉了莱卡相机,也卖掉手上的名表。

黄裳素有任侠之风,常用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一位朋友回忆当年情事充满自责:“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糟踏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指的是黄裳用自己的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对于经常登门的食客们也“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已是九旬高龄的他又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包括《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过去的足迹》(毛边本)、《清代版刻一隅》初印本及增订本,每册书他都写有题跋,或长或短,拍卖所得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学校用于重建。

然而,再多藏书之爱,友人之情,也比不上黄裳对妻子的眷眷依恋,书斋“来燕榭”就取自妻子名字中的“燕”字。妻子晚年罹患癌症,当时已是年近八十的黄裳,卖掉了他的老书和收集了半辈子的名人字迹,去换得老伴一日又一日的生命和少一点儿病痛。挚爱逝后,他在《来燕榭书札》后记中写下:“今小燕长逝,念更无人同读旧书,只此书跋在尔。回首前尘,怆痛何已。即以此卷,留为永念。”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本开篇引用黄永玉、钱钟书等人对黄裳的评价,从侧面表现黄裳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为下文表达对黄裳逝世的怀念作铺垫。

B. 终黄裳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数量巨大,其中散文达几百万字,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

C. 黄裳少年时即有前瞻眼光。他酷爱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尤其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D. 晚年黄裳为了奉献爱心而笔耕不辍。年逾九旬时,他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用于学校的重新建设。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黄裳的散文题材广泛,自然万物、历史人事皆可入文,视野开阔大气,感触细腻真挚,笔法遒劲有力,极具魅力。

B. 黄裳既是散文家,又是记者、编辑,还做过电影编剧,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C. 黄裳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既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又能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

D. 黄裳在国内还没有人注意到收集新文学史料的时候,就以前瞻的目光积极购藏现代文学大家的文集,并视若珍宝。

E. 黄裳晚年经济并不宽裕,甚至靠卖书度日,但他的任侠之风未受影响,常常慷慨接济贫困友人,招待登门的食客。

3.黄裳逝世后,微博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在写着在看着更在跋涉着,爱藏书爱交友更爱枕边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副挽联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驴打滚儿

林海音

半个月过去,宋妈说,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子的影子。树荫底下听不见冯村后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见宋妈手里那一双双厚鞋底了;也不请爸爸给写平安家信了。

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让他蹲在下房里一整天,也不跟他说话。这是下雪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挤在窗前看院子。宋妈把院子的电灯捻开,灯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还在不断地落着雪,一层层铺上去。宋妈喂燕燕吃冻柿子,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叫做《雪》的课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老师说,这是一个不会做诗的皇帝做的诗,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给接上去的。但是念起来很顺嘴,很好听。

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棉花撕得小小的、薄薄的,一层层地铺上去。妈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叫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说:

“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账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这几个孩子呢?”宋妈说。

“你还怕我亏待了他们吗?”妈妈笑着说。

宋妈看着我说:

“你念书大了,可别欺侮弟弟呀!别净跟你爸爸告他的状,他小。”

弟弟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丝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

“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觉吧,明天你还得起早。”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

“那年个,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她的那件红棉袄,也早就拆了;旧棉花换了榧子儿,泡了梳头用;面子和里子,给小栓子纳鞋底了。

“妈,宋妈回去还来不来了?”我躺在床上问妈妈。

妈妈摆手叫我小声点儿,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轻声地对我说:

“英子,她现在回去,也许到明年的下雪天又来了,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明天早上谁给我梳辫子?”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

“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

“明天早点儿起来,还可以赶着让宋妈给你梳了辫子再走。”妈妈说。

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听见窗外沙沙的声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快起床下地跑到窗边向外看。雪停了,干树枝上挂着雪,小驴拴在树干上,它一动弹,树枝上的雪就被抖落下来,掉在驴背上。

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我说:

“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的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

“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相关链接:《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驴打滚儿》是其中一篇,写宋妈的悲剧命运。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做佣人,丈夫则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掉到河里淹死了。过了好几年,宋妈才知道,之前她还在一直给儿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雪夜念诗一情节,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明宋妈与这个家庭关系融洽,同时也反衬了宋妈的悲苦。

B. 宋妈在离开前的晚上,跟英子的妈妈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表现出宋妈对英子和弟妹的不放心,体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C. 宋妈说回家和丈夫算账,英子的爸妈都笑了,他们笑的原因是他们了解宋妈,宋妈不是那种跟人算账的人,宋妈这样说表明她接受了他们的安排。

D.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手法,回忆了关于宋妈的生活点滴,表现了英子对宋妈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宋妈的形象特点。

3.请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丰富意蕴。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荀子的思想以儒学为宗,又兼容并蓄了其他诸子的部分思想,可谓春秋以来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卓有建树,并且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的理论贡献。钱穆先生就认为:“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对经济的见解,基本上由此而来。”而荀子的经济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

荀子认为“人之生固小人”,在《富国》篇里又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指出人性生而就有引起社会纷争,破坏社会秩序的恶质。但同时他又强调“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的人类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群居,因为“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认为若不群居,人类社会显然无法发展,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既然确定“人之生,不能无群”,但以人性易争之“恶”又怎样才能和谐地群居呢?荀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明分”。他多次提到“分”的作用,譬如,“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将以明分达志以保万世也”等等。他从“分”的角度来解决“群”的和谐与发展问题,与墨子追求“尚同”截然相反。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荀子则既强调了“群”的统一与和谐,也充分肯定了“分”的重要性,指出“群”的组织单元必须多元化,并以之为维系“群”的团结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但究竟什么是“分”荀子却没有明确地做出界定,不过从其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实质上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为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明确具体的社会职业、身份等级与职责分工;二是在此基础上为各个成员的“欲求”做出相应的“度量分界”,也就是给不同阶层的人予以不同的权利与资源分配。但这种分配必须以什么为依据呢?荀子指出:“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并说:“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将礼义视为明分的基本原则。

作为分配依据的“礼”,本身就有以德、能为标准进行社会阶层与物质资源之“分”的制度公正的伦理内涵。荀子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德、能的高低就决定了资源分配上的等差。荀子通过礼义对此作出确认,为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与个人德、能的对应性提供了保障,试图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由欲求而“争”,并由“争”致“乱”而“穷”所导致的潜在风险。其“礼”从德性要求与制度规范上对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进行伦理价值导向和法律规范,力图做到符合儒家价值理念的起点公平与过程公正,以实现人类难以“近尽”的物质欲望与自然、社会资源的“相持而长”。

(节选自《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兼容并蓄,是春秋以来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在哲学、伦理、教育、经济等诸多方面卓有建树。

B. 荀子对汉代以后儒家学者的经济见解有深远影响,其中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其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

C. 荀子在指出人性生而就有恶质的同时,又强调人类要得以生存、人类社会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群居。

D. 荀子认为解决“人之生,不能无群”和人性易争之“恶”之间的矛盾而使人们可以和谐群居,关键在于“明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荀子的“力不若牛,走不若马”承认了人类自身具有局限性,“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说明人应各专其职,群居而合作。

B. 从荀子的“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和墨子的“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可以看出,前者强调“分”,后者强调“尚同”。

C. 荀子不仅强调了“群”的统一与和谐,还认为如果“群”的组织单元能够多元化,那么“群”的团结和稳定就能够得以维护。

D. 荀子虽然没有对究竟什么是“分”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他明确指出礼义是明分的基本原则,将其作为分配的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荀子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他主要从社会成员的阶层划分、基于阶层划分的权利与资源分配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分”的内涵。

B. 荀子通过礼义对德、能的高低决定资源分配上的等差做出了确认,这是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与个人德、能的对应性的保障。

C. 荀子的“礼”对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进行伦理价值导向和法律规范,努力做到起点公平和过程公正,使之符合儒家价值理念。

D. 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有效地控制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实现了人类的物质欲望与自然、社会资源的“相持而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义,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表一

某大学寝室成员关系调查
 

非常融洽
 

比较融洽
 

不好也不坏
 

不太融洽
 

非常糟糕
 

2643%
 

5607%
 

1464%
 

143%
 

143%
 

 

表二

影响寝室成员关系原因
 

心理因素
 

家庭背景
 

生活习惯
 

情感因素
 

个人价值观
 

2647%
 

575%
 

2192%
 

1619%
 

2967%
 

 

1)请根据表一,概括该大学寝室成员相处情况。

2)请根据表二,给即将迈入大学开始寝室生活的同学们提两条建议。(不超过5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遵从大自然的规律繁衍生息。直到现代医学逐步发达,人们才知道,____ 。随之而来的,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研究。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的生物钟和道德选择存在联系。也就是说,___,而习惯晚睡的人在晚上诚实度可能更高。有趣的是,有些人认为习惯夜生活的人更可能行为不检点,但研究发现,___,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都会出现不道德或不诚实的行为。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一般人看来,________脂肪减少________起到减肥效果,________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植入脂肪。________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其中白色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________棕色脂肪的功能是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并释放热量,实际上是帮助减肥的,________人体内棕色脂肪含量不高。研究人员利用白色脂肪的干细胞培育出了一种米黄色的脂肪,其功能与棕色脂肪类似。

 

A

只有

才能

/

只是

B

只要

就能

然而

因为

所以

/

C

如果

那么

/

但是

同时

因此

D

虽然

/

不过

不但

而且

可是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头皮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皮脂腺无时无刻都在分泌油脂,给予头屑真菌适合繁殖的“温床”,这也是很多去屑产品无法长效去屑的原因。

B. 作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写照,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气神,是这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是这个民族的思想归宿和价值依托。

C. 全国各地首轮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已于2015年6月底完成,接下来按照相关制度规定,需要尽快建立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能。

D. 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争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地得到体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

② 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大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有让人心明眼亮的作用

③ 昨天,在学校男子篮球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我们班代表队在经历了匪夷所思的窘况后及时调整,最终战胜对手,获得了冠军。

④ 从去年春节开始,派发微信红包已成为亲友间节日的新问候方式,可以说大快人心

⑤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⑥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A. ① ③ ⑤    B. ② ④ ⑤    C. ② ③ ⑥    D. ① ③ ⑥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虚写映衬手法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感叹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 “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 “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 “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B.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C.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D.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祠,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B. 尚书省,官署名,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C. 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D. 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有盗贼至城下,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这些盗贼感动、悔悟全部都离去,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

B. 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任郎中期间,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

C. 章宗即位后,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就下令发兵进攻,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最终没有发兵。

D. 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因为山东连年大旱,加上蝗灾,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2)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头条新闻

周波

那天,市报张编辑打来电话。

“你的稿子明天见报。”他说。

“暂时不要发。”我说。

“为啥不发?都编排好了。”张编辑不解地问。

“等等,过几天再发。”我嘿嘿一笑。

张编辑是我的朋友,平时很要好。自从我调到D县县委报道组之后,我们俩关系越发亲密。每当县里举办大型活动或者有领导感兴趣的新闻时,通过他就能顺利发稿,为此我常得到领导的赞许。

过了几天,张编辑又催我。

“稿子不是写得很好嘛,咋不发?”他问。“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我说话的腔调像是他上级。“搞啥鬼?下回再来稿子我全封了它。”他笑着说。

“宁愿让你封了其他稿子,这个稿子我现在是绝对不发的。”我说。“那你这么早寄来做啥?”他很好奇。“随时准备着发稿,谁说我不发了?”我说。“这么重要?”他说。“确实很重要。”我哈哈笑着说。

一个月后,我主动打电话给张编辑。

“星期三请把这篇稿子发出来。”我说。

“你是市委领导还是我的上级呀?想发就发,想不发就不发。”他有点生气。“求你了,帮兄弟一把,我有要紧事。”我压低声音,怕被旁人听见。

“真搞不懂你,好吧,我答应你星期三发出来。”张编辑说话时声音里满是疑惑。“要发在头条哟。”我说。

“啥,发头条?这报社是你家办的呀?上次可以帮你发头条,这回不敢保证。”张编辑有点火了。

“无论如何都要发头条,下次来我请你上县城最好的馆子。”我说。

“不行。星期三还不知道有啥重要事要登呢。报社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必须放在头条,再说还不知市里有没有重大新闻呢。”张编辑说得很认真。

“那至少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不放头条就放二条,报眼也行。”我挖空心思想着各种办法。“你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好吧,看你的命了,我能帮就帮。”张编辑说完就挂了电话。

星期三早上,省里来了大领导,带队的是水利厅厅长。厅长和一帮专家学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市里,准备先在宾馆里听各县区主要负责人汇报。“报纸出来了吗?”我一大早打电话给张编辑。“你吉人吉相,横头条,大三栏。”张编辑挖苦我。“真的呀,太激动了!请再帮兄弟一个忙,速送到阳光大酒店大堂和所有房间,尤其是301房间必须送到。”我急切地说。“我给你打工呀?”张编辑口气有点不耐烦。“省水利厅厅长来了,上午要听各县区汇报海塘建设情况,我们书记、县长已经赶过去了。”我说。“你小子原来在搞大策划呀,怪不得一直等着不让发稿子,连我也被你蒙了一个月。”张编辑哈哈大笑起来,“好,再帮你一次,我马上让送报员送过去。”

阳光大酒店外悬挂着条幅:“热烈欢迎省领导及海塘工程视察组莅临我市指导工作!”

横幅迎风招展。301房间内,厅长津津有味地看着刚十万火急送达的当日报纸。

“《建千里海塘,筑钢铁长城》,好!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这么脚踏实地地去做,D县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厅长满面春风地对D县县长说。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以后要更加努力去做。”县长也兴奋地说。“我看这次其他地方就不去了,现在就去D县看看。”厅长吩咐随行秘书。“厅长还没听我们汇报呢……”其他各县区的领导面面相觑,嘀咕着。

“还要听啥?房间里能听出啥名堂来?你们看人家D县工作做得多到位,做出成绩就要奖励嘛。”厅长边说边拿着报纸走出了门。

据说,狼多肉少,各县区都在积极争取,那笔海塘资金原定落至A县,A县已预先吃了“定心丸”。却料不到,厅长把1000万海塘资金放到了D县。

年底,那篇头条新闻获了奖。县长被调到市里当水利局一把手,想不到,他点名要我跟他一起走马上任。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品以“官场”为背景,将对官场世态切入肌理的叙述巧妙地融入“头条新闻”的设计与发表上,彰显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B. 张编辑一再催促“我”,急着要发那篇稿子,“我”却说:“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二人一个急躁,一个沉稳。

C. 阳光大酒店外悬挂着条幅:“热烈欢迎省领导及海塘工程视察组莅临我市指导工作!”这个场面描写暗含着对所谓领导的讽刺。

D. “《建千里海塘,筑钢铁长城》,好!……D县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厅长的这句话为下文写那笔海塘资金被放到D县做了铺垫。

E. 水利厅厅长不喜欢在房间里听汇报,而是注重调查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看D县工作做得到位,就要给予D县奖励。

2.作品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县长点名要“我”跟他一起走马上任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穿越无言  成为自己

——专访于丹

(一盈)

春节期间,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下面是《读者》原创版对于丹进行的专访。

①《读者》(原创版):春节期间,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在不绝于耳的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

于丹: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我坚信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

②《读者》(原创版):何为“状态”?

于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三种不同境界。“好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大欢欣与轻盈。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比如我年过四十了,在工作最紧张时,哪怕耽误吃饭时间,也会打网球,与学生一起练瑜伽,做这些事情的快乐不亚于我讲《论语》《庄子》。

③《读者》(原创版):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

于丹: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老话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脆弱、有限。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格局。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着宽度。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

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坡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比如左思的“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

④《读者》(原创版):你的心是飞扬的,然而从诸多采访中却得知,你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常被家人斥为“没有脑子”。

于丹:这也是一种飞扬。人如果带着脑子,就飞不起来了。你想生活得很本真很快乐吗?那就多用一点心,少用一点脑子。人用脑子太多,就老在较劲,算计别人,琢磨自己。人少一点敏感较劲,多一点钝感用心,反而能飞扬,能够坦率地坚持自己。

⑤《读者》(原创版):那飞扬过后的细腻婉转呢?

于丹:的确,我身上其实有不可救药的感伤,这与我不可救药的快乐是一样的东西。是不是又很矛盾?很多人奇怪,我的语言开放明亮,但文字却细致感伤。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在林中散步,遇到并爱上一位美好的女子,决定娶她为后。女子也爱国王,但提出一个要求:“请在王宫旁给我搭一个简朴的小屋子,我每天会在里面待一个小时,不许偷看。”国王答应了,于是两人结合了,生活和美、安详、幸福。皇后每天都会到小屋子里待一个小时,无人能知其中乾坤。二十多年过去了,皇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国王渐渐起了疑心,她难道是女巫吗?一天,国王终于忍不住好奇,偷偷跟踪皇后。然而,他惊奇地发现,妻子未施任何法术,她只是坐在圆木凳子上,摘下皇冠,褪下首饰,脱去皇袍,赤裸地、沉静地坐着,脸上是一种宁静的光彩。

有时候我想,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有这么一间小屋呢?它可能只占你一天时间的二十四分之一,但当你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时,你会很接近内心的真实,会爱自己。

⑥《读者》(原创版):除了内心的小屋,你也非常强调生活的仪式,认为生活中的某些仪式是一定要从容消费的。

于丹:对。以前我会有五花八门的玩法,但现在生活的仪式朴素了很多。有时候晚上,我坐在餐桌旁,面对摊开的一本书,看着客厅里我2岁的女儿与我80多岁的妈妈互相扔球,我老公坐在沙发里抱着笔记本电脑,电视放着有一搭无一搭的节目……我的视线会不知不觉穿越层层景观——老人、孩子、先生、电视……这个时刻,我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你所拥有的最好的生活。你的孩子正在成长,你的老人身体无恙,你的爱人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其实这就是繁琐的日子啊。不见得说仪式感就是要坐飞机到马尔代夫,和小资朋友躲到天边。中国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红尘有爱啊!

⑦《读者》(原创版):有没有感觉到,你非常喜欢用一个词:穿越。

于丹:我很感激你能抓住真正解读我的某些密码,其实这个词被很多人忽略了,但对我来说,极其重要。我觉得人一生会有一个一个驿站,但哪里都不是你最终的停留。对我来讲,就是一生的穿越。我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去穿越,一步一步,不停留。关键看一个人能够有多少种生命形态去转换,并挑战那些未知。

(选自《读者》原创版,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这句话道出了于丹对于社会上那些关于自己的争论的迷惘之情。

B. “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是说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长期缺乏运动、缺乏相互交流而趋于静止状态。

C. “昆曲”、“李白”在此是借代,指细腻婉转和壮气豪迈两种生活状态,而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于丹所喜欢的。

D. 于丹讲王后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也该有一间小屋来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心情,这样更接近于内心的真实。

E. 这篇访谈话题集中,问题设问清晰,回答深入浅出,形象深刻,阐明了于丹对于人生积极而又相对通脱的看法。

2.综观记者的问题,简要分析这篇访谈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3.于丹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穿越”的过程,那么,一个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一场“穿越”?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窗体顶端

用 “绿 色 +” 把 蓝 天 留 住

魏 建 国

前天晚间的一场“及时风”吹散了笼罩北京106个小时的雾霾,重见蓝天的北京市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希望把这份蓝留下来。环保当然不能靠风吹,蓝天也不能单靠多少天达标来衡量。要彻底扭转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趋势,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

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民众,“绿色+”首先是一场观念革命。未来我们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相结合,渗透到企业发展观、居民消费观和人民健康观中去,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和生存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绿色+”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全程化绿色,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不少地方的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比较迷茫,转型缺门路,也不知道哪些产能该保留。实际上产能是必要的,问题是怎么把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绿色+”理念可以给企业启示:以“绿色+”指导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就符合国家需要、未来需要、市场需要。以“绿色+”理念生产出的产品,比低质、粗糙的传统产品更加对得上中国中产阶层的眼光和需求,也更能令国外市场的消费者满意。以手机行业为例,2014年中国生产的手机产品出口1154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出口量,中国手机品牌却始终无法代替苹果的龙头老大位置。我认为中国的手机厂商应该提出“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和废弃手机处理等方面加强创新,以绿色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目前在钢铁行业,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是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想靠市场撵走这些“僵尸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是一个已经被别国证明过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温室气体将配额排放,这个配额本身会成为一种商品。一家企业排放量超过了配额,就需要购买新的配额,反之如果其排放量没有达到配额,可以出售其配额。2017年,中国将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我建议明年碳排放权交易一定要重点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在重污染企业展开。

只要放开思路,可以与“绿色+”结合的领域是广阔的,从产业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能源、绿色+冶金、绿色+农业;从生产和销售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物流。现在物流快递小车在城市中到处穿梭,快递纸箱遍地丢弃,能不能在物流业实现“绿色+”?从政策领域来说,每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应当将“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比如绿色+二孩、绿色+养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绿色的政府服务。

为什么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走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之路,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历史不能假设,雾霾也只是提醒了我们环境污染一个方面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些我们平时还未多加留意的问题,更是全人类的共同威胁。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恐怖主义的影响,欧美国家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难民潮、罢工潮和恐怖主义上,对产业绿色改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的“绿色+”有政府支持、有充足资金,老百姓又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应该抓住时机,响亮地提出口号,把“绿色+”作为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布局。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5年12月11日)

1.下列关于“绿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绿色+”是一场观念革命,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B. “绿色+”可以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它的特点,如果深入发展还会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C. 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只要市场发挥调节功能,雾霾就会风吹云散。

D. 放开思路,与“绿色+”结合的领域是广阔的,它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等结合,改变人们的理念和生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来彻底遏制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趋势,以此促进环保的健康绿色发展。

B. 以“绿色+”指导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就符合市场需要、国家需要、未来需要。传统产品不符合“绿色+”的要求。

C. 2017年,中国将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购买排放配额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届时可以撵走很多“僵尸企业”。

D. 从政策角度看,未来社会政策的出台,如果不把“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老百姓就很难享受到更优质、绿色的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企业转换产能的方式是必要的,关键是怎么把落后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

B. 中国手机厂商提出的“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等方面加强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C. 目前,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钢铁行业中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

D. 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是因为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应大力践行“绿色+”理念,来改变人类的命运。

 

作文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趟生意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A.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B.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C.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选自《全球最佳短篇小说》,略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文章一、二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2.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故事情节解析。

3.文中ABC三处都写到了司机的笑,请赏析表达效果和作用。

4.文中出租车司机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为给你怎样的感受?并请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近日,青岛市民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请就这则新闻写一段评论。(70字左右)

答:                                                                   

 

给下面新闻补一个总结性的结尾。(不超过20个字)(5分)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这也是尹蔚民面对全国几十名厅局长的发问。虽然尹部长的“发飙”很“给力”,但农民工讨薪事件仍未绝迹。如果监管力度不加强,法制制度不健全,处罚措施不到位,明年、后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将是个难题,部长还得因此事年年“发飙”。但愿,                                

 

阅读下面材料,简要分点概括原创文化的特点(4分)

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今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

 

名句填空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____________________,禾生陇亩无东西。

(3)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吟赏烟霞。

(7)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

(8)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凌霄花

(宋)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凌霄花

(宋)杨绘①

直饶②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  强攀红日斗妍明。

〖注〗①杨绘:北宋绵竹人,官至御史中丞,曾因触犯王安石被贬亳州。②直饶:尽管,即使。

(1)贾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2)试分析两首诗借同一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