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头皮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皮脂...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头皮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皮脂腺无时无刻都在分泌油脂,给予头屑真菌适合繁殖的“温床”,这也是很多去屑产品无法长效去屑的原因。

B. 作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写照,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气神,是这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是这个民族的思想归宿和价值依托。

C. 全国各地首轮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已于2015年6月底完成,接下来按照相关制度规定,需要尽快建立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能。

D. 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争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地得到体现。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不合逻辑,“无时无刻”一般与“不”连用,表达“每时每刻都”的意思;C项,搭配不当,将“机能”改为“机制”;D项,语序不当,“充分地得到体现”应改为“得到充分地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

② 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大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有让人心明眼亮的作用

③ 昨天,在学校男子篮球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我们班代表队在经历了匪夷所思的窘况后及时调整,最终战胜对手,获得了冠军。

④ 从去年春节开始,派发微信红包已成为亲友间节日的新问候方式,可以说大快人心

⑤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⑥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A. ① ③ ⑤    B. ② ④ ⑤    C. ② ③ ⑥    D. ① ③ 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虚写映衬手法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感叹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 “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 “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 “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B.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C.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D.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祠,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B. 尚书省,官署名,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C. 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D. 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有盗贼至城下,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这些盗贼感动、悔悟全部都离去,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

B. 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任郎中期间,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

C. 章宗即位后,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就下令发兵进攻,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最终没有发兵。

D. 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因为山东连年大旱,加上蝗灾,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2)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头条新闻

周波

那天,市报张编辑打来电话。

“你的稿子明天见报。”他说。

“暂时不要发。”我说。

“为啥不发?都编排好了。”张编辑不解地问。

“等等,过几天再发。”我嘿嘿一笑。

张编辑是我的朋友,平时很要好。自从我调到D县县委报道组之后,我们俩关系越发亲密。每当县里举办大型活动或者有领导感兴趣的新闻时,通过他就能顺利发稿,为此我常得到领导的赞许。

过了几天,张编辑又催我。

“稿子不是写得很好嘛,咋不发?”他问。“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我说话的腔调像是他上级。“搞啥鬼?下回再来稿子我全封了它。”他笑着说。

“宁愿让你封了其他稿子,这个稿子我现在是绝对不发的。”我说。“那你这么早寄来做啥?”他很好奇。“随时准备着发稿,谁说我不发了?”我说。“这么重要?”他说。“确实很重要。”我哈哈笑着说。

一个月后,我主动打电话给张编辑。

“星期三请把这篇稿子发出来。”我说。

“你是市委领导还是我的上级呀?想发就发,想不发就不发。”他有点生气。“求你了,帮兄弟一把,我有要紧事。”我压低声音,怕被旁人听见。

“真搞不懂你,好吧,我答应你星期三发出来。”张编辑说话时声音里满是疑惑。“要发在头条哟。”我说。

“啥,发头条?这报社是你家办的呀?上次可以帮你发头条,这回不敢保证。”张编辑有点火了。

“无论如何都要发头条,下次来我请你上县城最好的馆子。”我说。

“不行。星期三还不知道有啥重要事要登呢。报社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必须放在头条,再说还不知市里有没有重大新闻呢。”张编辑说得很认真。

“那至少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不放头条就放二条,报眼也行。”我挖空心思想着各种办法。“你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好吧,看你的命了,我能帮就帮。”张编辑说完就挂了电话。

星期三早上,省里来了大领导,带队的是水利厅厅长。厅长和一帮专家学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市里,准备先在宾馆里听各县区主要负责人汇报。“报纸出来了吗?”我一大早打电话给张编辑。“你吉人吉相,横头条,大三栏。”张编辑挖苦我。“真的呀,太激动了!请再帮兄弟一个忙,速送到阳光大酒店大堂和所有房间,尤其是301房间必须送到。”我急切地说。“我给你打工呀?”张编辑口气有点不耐烦。“省水利厅厅长来了,上午要听各县区汇报海塘建设情况,我们书记、县长已经赶过去了。”我说。“你小子原来在搞大策划呀,怪不得一直等着不让发稿子,连我也被你蒙了一个月。”张编辑哈哈大笑起来,“好,再帮你一次,我马上让送报员送过去。”

阳光大酒店外悬挂着条幅:“热烈欢迎省领导及海塘工程视察组莅临我市指导工作!”

横幅迎风招展。301房间内,厅长津津有味地看着刚十万火急送达的当日报纸。

“《建千里海塘,筑钢铁长城》,好!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这么脚踏实地地去做,D县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厅长满面春风地对D县县长说。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以后要更加努力去做。”县长也兴奋地说。“我看这次其他地方就不去了,现在就去D县看看。”厅长吩咐随行秘书。“厅长还没听我们汇报呢……”其他各县区的领导面面相觑,嘀咕着。

“还要听啥?房间里能听出啥名堂来?你们看人家D县工作做得多到位,做出成绩就要奖励嘛。”厅长边说边拿着报纸走出了门。

据说,狼多肉少,各县区都在积极争取,那笔海塘资金原定落至A县,A县已预先吃了“定心丸”。却料不到,厅长把1000万海塘资金放到了D县。

年底,那篇头条新闻获了奖。县长被调到市里当水利局一把手,想不到,他点名要我跟他一起走马上任。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品以“官场”为背景,将对官场世态切入肌理的叙述巧妙地融入“头条新闻”的设计与发表上,彰显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B. 张编辑一再催促“我”,急着要发那篇稿子,“我”却说:“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二人一个急躁,一个沉稳。

C. 阳光大酒店外悬挂着条幅:“热烈欢迎省领导及海塘工程视察组莅临我市指导工作!”这个场面描写暗含着对所谓领导的讽刺。

D. “《建千里海塘,筑钢铁长城》,好!……D县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厅长的这句话为下文写那笔海塘资金被放到D县做了铺垫。

E. 水利厅厅长不喜欢在房间里听汇报,而是注重调查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看D县工作做得到位,就要给予D县奖励。

2.作品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县长点名要“我”跟他一起走马上任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