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庄子的《庖丁解牛》,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哉!技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卻,大窾,              导:牵引

C. 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丢弃

D. 刀而藏之                    善: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 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C. 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D. 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庖丁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其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B.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C. 庖丁解牛之始“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处世哲学,蕴含若深刻的哲理。

4.请说明文中画线语句阐释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们重建自己的安全感

你有安全感吗

今天,安全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基本话题,大家都会谈到,自己内心深处是否建构了安全感。

有一天,我坐在一辆公交车上,感觉椅子靠背似乎有一些松动了。当我全身 放松地靠上去的时候,椅子的靠背就慢慢向后滑下去,给后座的人造成了压迫感,后座的人自然会向后倾斜身体,躲避压迫。我迅速抱歉地将椅背调整好。但当我再次将疲倦了一天的身体靠上去的时候,椅背又开始慢慢地向后滑。这个过程,既让我感到尴尬,又让我疲倦的身体更加困顿。。

我们的人生不就如此吗?当我们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多想有一个坚实的 靠背,让自己在静静的倚靠中得以喘息。当工作中遇到麻烦,不断遭受上司、 客户苛责的时候,当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的时候,当某个意外事件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被搞得疲惫不堪、心神不宁。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多么渴望有个安全、坚实的肩膀可以让我们倚靠,踏踏实实、彻底放松地倚靠着,不求回报,没有条件,只有对我们的爱、接纳、理解和宽容。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有这样可以依靠的肩膀吗?大多数的现实是:身心疲惫 的我们环顾四周,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彻底依靠的人。父母、同事、朋友、同学、 爱人、孩子…这些人中,有的我们知道不可以去靠;有的我们尝试着去靠,对方却向后躲避了;有的我们认为本应该可以靠,对方给予的却是责备和抱怨。 我们疲惫的肩膀空悬着,无助、无奈、恐惧、不安、紧张的情绪向我们内心袭来,这一刻我们感受便是缺乏安全感、归属感。

重归心理的安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头痛、头晕、全身不适,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探索心灵成长的过程,正如清洗一件昂贵的礼服一样,整个过程并不轻松。我无法教给你清洗的每个步骤与技巧,因为心灵的清刷不仅仅依靠技术,而是当你真正 愿意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涌动出那种独特的体验与了悟, 这会使你真正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飞奔。当然,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相 信自己,相信自己生命中绝对拥有这样的潜能,能够完成身心的自愈。其中也包括你将你的安全感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中,而不是他人。即使你此刻还没有任 何体验也不要紧,请给自己充足的时间等待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从未知走向已知。

想要做到这些,你需要牢牢地记住--你是你生命的专家,并且为自己承诺:学会重视自己的身心,并关注它们。

之所以我们失去了安全感,是因为我们从小失去了被重视和被关注。

重视:在父母的眼中,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原本的你,不是他们 期待中的你,不是比较中的你,不是物化的你。

关注: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价值取向和意见;尊重孩子正当的言行(可以不喜欢,但需要尊重);欣赏并认同孩子。

如果你在父母那里并没有获得这些,那么,我奉劝你:不要再到处寻找, 或者期待父母有一天改变,或者期待自己的伴侣给予自己补偿,或者期待自己拼命工作后能在老板或社会中获得。因为,真正能够给予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重视自己,关注自己。这与我们以往所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也太自私”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要开始让我们学习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将我们曾经失去的体验,通过自我觉醒,慢慢寻找回来;而后者却是,由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或缺少精神引导,而产生的叛逆心理与精神匮乏的表现。

那么,何为关注自己?例如:当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不舒服的信息时,你需 要重视并关注它;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不再是无意识地压抑,而是要懂得释放;当有人向你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你不再做心里不爽而嘴上却答应的快速反应,而是开始尝试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客气地拒绝。

从大脑接受到心理上体验再到行为上的熟知,这个个过程实在不易,但只要 我们愿意为自己承诺,美好的结果就会出现。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拥有爱、接纳、理解和宽容。

B. 当不安等情绪向内心袭来的时候,这一刻,我们的感受便是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了。

C. 父母如果重视孩子,才会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期待中的、比较中的样子。

D.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或缺少精神引导,产生叛逆心理,必形成自私等偏执个性。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作为高中生的你是如何重视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少于80字。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旅人在路上,其中一个发现一把斧头,他就说:我捡到一把斧头。另一个人不大满意,纠正道:我的朋友,不是,而应该是我们捡到一把斧头。没走多远,斧头的主人追了上来,离他们越来越近。捡斧头的人很不安地说:这下我们可糟了。另一个又向他纠正:还是改回以前的称谓吧,就像刚才那样,你应该说:糟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①_______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一些公民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时常出现一些“失德”现象。“全民阅读”的提出是缓解这种现象的有力措施。目前,“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②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个人而言,阅读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接受道德教育的途径。对国家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A. A    B. B    C. C    D. D

 

(题文)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客服__________的保守思想。

②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___________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③报载,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田。这种___________真是可笑至极。

A. 举棋不定  违法乱纪  不情之请

B. 畏首畏尾  违法乱纪  厚颜无耻

C. 畏首畏尾  铤而走险  厚颜无耻

D. 举棋不定  铤而走险  不情之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表现曹操宽宏大量、广纳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B.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C. “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E. 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2.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 项伯常屏蔽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 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陪邻

C. 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 ①高帝笑                     ②泉涓涓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项伯常屏蔽之。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2017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两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两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次。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元。这样养孩子的花费令人咂舌。那么问题来了,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03份有效问卷,大多数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1.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2.您认为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仅有7%的网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这跟近两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有关。对于调查中的“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网友仅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对于有机会是否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网友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16%的网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怕孩子有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意愿的家长也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北方网》

材料三:

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不仅开阔眼界增长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光明时评》

1.根据图表,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4%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 多数网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 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的目的,主动性很强。

D. 16%的网友因怕有失落感而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表明2017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以天津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 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刻地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 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做出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忧。

D. 面对游学热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学会摆正心态,客观冷静的加以对待;而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E. 三则材料,虽然体裁不一,但是对象一致,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3.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到西湖、大明湖、瘦西湖的目的则是衬托翠湖与昆明城的密切关系。

B. “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说明每个来到翠湖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用自己的眼和心尽情地领略翠湖之美借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生活的超脱。

C.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与对翠湖遭受人为破坏的丝丝担忧,并充满期望地祝愿翠湖能永远保持明爽安静。

D. 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沐春风,一股清纯之气潜潜袭来。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C.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D.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C.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宿构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D. 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你的个性是什么?你的爱好有哪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引起过你什么样的回忆?是幸福还是伤感,是快乐还是忧伤?

请以“这就是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出你的个性,可以写你的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个故事。不得抄袭和套作。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茶叶,与中华符号“茶马古道”息惠相关。随着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古道开通,茶文化传入了吐蕃,饮茶迅速在吐蕃地区传播开来。但是酷寒的高原气候,__,只能依赖于中原入藏。在以马匹作为主要动力的年代,中原地区主要为农区,不产马匹,__,这种出产的互补性使汉藏两个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产生了,__。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来的艰辛之路。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艾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巴黎圣母院》)

B. 伽西莫多是圣母院的敲钟人,外形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被邪恶的克洛德杀死,临死前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逃入山洞。他是理想化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人道主义精神。(《巴黎圣母院》)

C. 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不会长。(《家》)

D. 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并被关在家里……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也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家》)

E. 爱斯梅拉达跟随着从圣母院后门溜出后,弗罗洛见她还是不从,就把她寄在居第尔处,自己去叫官兵,居第尔与爱斯梅拉达母女相认,居第尔竭力帮助她逃跑。(《巴黎圣母院》)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B. 海上救生训练主要是针对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溅落海上开展的,旨在提高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生存和救援技能,磨炼航天员意志品质。

C. 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行业监管趋严,我国的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D. 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这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导致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歌《氓》中,女主人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说理,说明什么事物都有一个限制,借以反衬氓的变化无常。

(2)在《离骚》中描述违背标准、苟合于人之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选自《诗经·魏风》,为先秦时代魏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②贯:事,侍奉。③女:同“汝”。④逝:用作“誓”。⑤爰:乃、于是。⑥德:施惠。⑦直:同“值”。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了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

B.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忍再已忍无可忍。

C.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表现出奴隶们在理想实现后悲痛全消的狂喜之情。

D.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E.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奴隶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们的反抗精神。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 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罗列传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 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

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 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 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 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

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6选3模式有20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7选3模式更是达到了35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7到8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

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

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学科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浙沪两地的新高考都完成得比较顺利,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理想大学的改革目的基本达到了。

B.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C. “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D. 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新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

B. 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C. 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

D. 浙江的7选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E. 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百年震柳

梁衡

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是日晚8时,忽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霎时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却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用作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着青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不仅概述了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是为了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C.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D.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2.文章第五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C.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D.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C.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宿构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D. 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老师:

    您好!收到您冒昧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捡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___。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___,“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  ①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

  ②  演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  ③  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大牌明星的加入,  ④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  ⑤  主要是靠市场调节来完成,  ⑥  当“天价片酬”现象引发由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不可少。

 

A.

如果

最终

虽然

B.

假如

必定

不仅

C.

如果

并且

虽说

如果

D.

只要

确实

可是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B. 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 10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D. 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