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同类的机械波1和机械波2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速度比波1速度大

B. 2速度和波1速度一样大

C. 2频率比波1频率大

D. 这两列波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λ.若在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波在t=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

A.     B.

C.     D.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18 m/s,则波长和频率分别是(  )

A. 3 cm200 Hz    B. 6 cm300 Hz    C. 9 cm400 Hz    D. 12 cm50 Hz

 

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则这列波(  )

A. 周期是0.2 s    B. 波长是0.5 m    C. 波速是2 m/s    D. 1.6 s传播了8 m

 

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 10 cm    B. 5 m

C. d>1 cm    D. d<1 cm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

A. 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 该时刻,c的加速度正在减小

C. 该时刻以后,bc先到达平衡位置

D. 该时刻,b的速率比c的速率大

 

观察者不动,波源迎面而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源的波长发生了改变

B. 波源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C. 观察者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D. 波速发生了改变

 

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 介质中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 介质中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 介质中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

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

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如左图为某波源的振动图象,右图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动图的O点表示波源.问:

(1)这列波的波速多大?

(2)若波向右传播,当波动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质点P已经经过了多少路程?

 

如图所示为t0时刻的一列简谐横波的部分波形图象,波的传播速度是4.0 m/s,在该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是向下的.求:

(1)质点a的振动周期;

(2)质点a再一次回到t0时刻所处位置所需的时间.

 

渔船常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处鱼群的方位.已知某超声波频率为1.0×105Hz,某时刻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

(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画出x7.5×103 m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至少一个周期)

(2)现测得超声波信号从渔船到鱼群往返一次所用时间为4 s,求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忽略船和鱼群的运动)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期为4.0 s

B. 振幅为20 cm

C. 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

D. 传播速度为10 m/s

 

一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已知t0.1 s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谐横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

B. 简谐横波的波速为10 m/s

C. t0.5 s时,x2 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

D. 经过0.4 sx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20 m

 

在一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 m,如图甲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 m ,经过时间0.3 s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  )

A. 9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B. 该波的周期为0.2 s

C. 该波的波速为4 m/s

D. 在介质中还有一质点P,距质点1的距离为10 m,则再经2.35 s P点处于波峰.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0.4 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 E点是振动加强点

C. 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 cm

D. t="0.05" sE点离开平衡位置2 cm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

A. 波长一定是4 cm    B. 周期一定是4 s

C. 振幅一定是2 cm    D. 传播速度一定是1 cm/s

 

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横波,其振幅为A,波长为λ,某一时刻波的图像如图所示。在该时刻,某一质点的坐标为0),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该质点的坐标为

A. λ0    B. λ,-A    C. λA    D. λA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关于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abcde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a运动的速度将减小

B.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将向下运动

C. ed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再经过半个周期b将移到d现在的位置

 

同一波源分别在甲、乙两种不同介质中产生的甲、乙两列波,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1f2,波速分别为v1v2,波长分别为λ1λ2,在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有一测速雷达,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1,用它来测量一迎面开来的汽车的车速,设该雷达接收到的从汽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的频率为f2,则(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下列关于声波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B.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C. 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D. 鸣着笛的汽车从身边急驶而过时,喇叭的声调发生变化,这是多普勒效应

 

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B. 对于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

C. 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

D. 空气介质只能传播纵波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    B. 频率由波源决定

C. 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 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BC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度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

1)入射角i

2)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sin75°tan15°2)。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U型玻璃管插在容积很大的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阀门A,当各水银液面稳定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两部分气体温度均为300K。已知h1=5cm,h2=10cm,右侧气体柱长度L1=60cm,大气压为Po=75cmHg,求:

①左则竖直管内气体柱的长度L2

②关闭阀门A,当右侧竖直管内的气体柱长度为L1`=68cm时(管内气体未溢出),则气体温度应升高到多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液体表面张力与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

C.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中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

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有高度为h=1.6m、质量为2 m的斜面体,地面与弧面的底端相切。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甲、乙两滑块,甲的质量为2 m,乙的质量为Nm现将乙滑块置于斜面体的左边 地面上,将甲滑块置于斜面体的顶端,甲滑块由静止滑下,然后与乙滑块发生碰撞,碰后乙获得了2.0m/s的速度。(不计一切摩擦,取g=10 m/s2

求:

(1)滑块甲刚滑到斜面底端是的速度vo

(2)试依据甲滑块跟乙滑块的碰撞情况,求出N的取值范围,并分析出碰撞后甲滑块的运动情况。

 

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

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图甲中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乙图的aF图。取g10 m/s2,则

A. 滑块的质量m4 kg

B. 木板的质量M2kg

C. F8 N时滑块加速度为2 m/s2

D. 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