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探究传递化学信息的是 A. 观察雄燕围绕雌燕飞行的求偶行为 B. 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 C.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 D. 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 疏松土壤可能加快⑤过程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大小 B. 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箭头代表光照的方向) A.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C. 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D. 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在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不属于T淋巴细胞功能的是 A. 呈递抗原 B. 分泌淋巴因子 C. 分泌抗体 D. 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不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参与的活动是 A. 惊弓之鸟 B. 望梅止渴 C. 针扎抬腿 D. 画饼充饥
如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蚱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 神经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B.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 神经冲动沿猫的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下列曲线图最能反映正常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是 A. C.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 ) A. 基本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B.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甲产生的F1有四种表现型 B. 该育种方法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 过程乙培养的幼苗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 D. 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B.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C.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 基因突变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该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Ⅱ3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可能患病 D. 若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从场所上看,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B. 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C. 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D. 从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B.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 C. 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D. 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果蝇的眼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白眼为隐性,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 A. 3:1 B. 5:1 C. 9:6 D. 1:1
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因素是 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B.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如果用3H、15N、35S、32P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和3H B. 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5S、32P
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B.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C. 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下列关于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需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B. 产生的卵细胞需经过变形阶段 C. 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D.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后,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
人的胰岛素和胰岛素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根本原因是 A. 遗传信息不同 B. 细胞器的数量不同 C. 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 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C.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 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移向两极,不含染色单体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 A. 暗反应产生的ATP和光能 B. 都是暗反应产生的ATP C. 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 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不会是 A. 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B. 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C. 无水乙醇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D. 未加CaC03粉末,部分叶绿素分子被破坏
下列有关ATP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即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ATP与ADP的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 C. 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是因为第二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释放能量 D.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蛋白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B. B点时,加入同种酶,反应速率会升高 C. 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量 D. 若在B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会升高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行跨膜运输的是 A. 水 B. 二氧化碳 C. 酒精 D. 葡萄糖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单层膜结构 B. 染色质是RNA的载体 C.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所有的物质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