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 《定军山》

B. 《风云儿女》

C. 《渔光曲》

D. 《歌女红牡丹》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斯大林模式

 

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 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 “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 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英国议会于1806年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法国早在1792年大革命时期就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 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

B. 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

C. 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

D. 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 “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 “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 “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 葡、西、荷 B. 英、西、荷 C. 英、法、荷 D. 英、法、俄

 

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哪些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

直接投资 加入官股 收买、敲诈 没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一五”计划后,在市级政府中设有机械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局等经济部门,同时在市党委机构中也相应地设有工业部,实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

A. 生产资料实现了优化配置

B. 政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

C. 经济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

D. 经济工作的错误被逐步纠正

 

1948年8月19日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对资产阶级认识的错误,以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上,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作用,还需要一个革命的高潮……这种倾向,在客观上,完全是帮助资产阶级,完全不了解‘争取群众’的意义。”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C. 仍然坚持城市斗争为中心

D. 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革命的力量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 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C. 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 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 “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A. 反对自行调节

B. 主张干预经济

C. 抨击经济改革

D. 相信自由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开始和最终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下面选项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垄断组织出现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 “近日洋布大行”

B.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 “近闻已无纱可纺”

 

历史解释是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解读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也就无从谈及史学。史料的解读,包含文本考辨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文本考辨的目的是确定史料文本的性质和价值。意义阐释则侧重释读史料所包含的事实信息,确定史料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的关联程度和确切含义。某种史料是否具有价值,需要用心发掘;史料往往是分散和零碎的,需要耐心收集;史料也是真伪混杂的,需要细心鉴别;史料的含义通常是隐晦不明的,更需要精心阐释。

—摘编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史料解读的原则。

理解评价

震泽镇

元时村镇萧条,居民数十家,明成化中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倍之,而又过焉。

平望镇

明初居民千百家,自弘治以后,居民日增,货物齐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俗以枫桥目之。

黎里镇

明成弘间为邑巨镇,居民千百家,百货并集,无异城市。自隆庆迄今货物贸易如明初,居民更二三倍焉。

擅丘市

成化中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铁冶为业。至嘉靖数倍于昔。凡铜铁木圬乐艺诸工俱备。

吴江县市

元以前无千家之聚,明成弘间居民乃至2000余家,方巷开络,栋宇鳞次,百货聚集,通衢市肆,以贸易为业者,往来无虚日。嘉隆以来,居民益增,贸易与昔不异。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注:吴江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2)依据上述史料,你能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通过以上史料,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事实关联

新航路开辟

广州“十三行”

世界贸易组织

欧洲联盟

南方谈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丝绸之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海上马车夫”

 

 

(3)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自行补充一个信息,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对外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于8世纪中叶的广州的全面繁荣预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简而言之,就是取代陆路骆驼商队贸易的海上贸易,即基于海路的大量运输时代就此开始。换句话说,即东西贸易从陆上丝绸之路向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换。如果用位于中国两极的长安和广州的关系来比喻的话,这一变化意味着,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的内陆城市长安的衰落,以及面向南海开放的东南部的兴盛;也意味着历史的天平开始急剧地由大陆的西北部向东方以及东南部倾斜。实际上,以长安为根据地的唐朝的历史使命之终结,也由于上述这种变化而尘埃落定。

—(日)气贺泽保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状况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

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图

注: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

材料四

 

时间

内容

19世纪中叶

运茶船队从汉口出发,沿水道一路向北,后转陆路继续北上,穿越西伯利亚,运抵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史称“万里茶道”。

2014年

成立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开始常态化运营。班列运送的货物以工业产品居多,现在普通消费品越来越多,包括奶粉、小商品,甚至是个人物品。

2016年

首次采用冷链技术,开始葡萄酒跨国铁路运输。法国酒商推介产品时,花了大段时间介绍如何保护葡萄酒产区的生态系统。

2017年

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在武汉和法国各筹备一场“中国茶遇上法国酒”活动。

 

 

—资料来源《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连接大河文明的万里纽带》

(3)请阅读材料三、材料四,与19世纪相比21世纪初武汉与欧洲贸易情况的新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题文)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A.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近代有竹枝词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航海事业

C. 航空事业

D. 电报电信业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衣服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太原

B. 重庆

C. 西安

D. 上海

 

(题文)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A. 深圳

B. 北京

C. 天津

D. 浦东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 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 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洋务运动兴起

B. 实业救国热潮

C. 工人阶级诞生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段话描述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

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 农村    B. 沿海城市    C. 城市    D. 国营企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