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外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于8世纪中叶的...

对外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于8世纪中叶的广州的全面繁荣预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简而言之,就是取代陆路骆驼商队贸易的海上贸易,即基于海路的大量运输时代就此开始。换句话说,即东西贸易从陆上丝绸之路向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换。如果用位于中国两极的长安和广州的关系来比喻的话,这一变化意味着,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的内陆城市长安的衰落,以及面向南海开放的东南部的兴盛;也意味着历史的天平开始急剧地由大陆的西北部向东方以及东南部倾斜。实际上,以长安为根据地的唐朝的历史使命之终结,也由于上述这种变化而尘埃落定。

—(日)气贺泽保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状况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

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图

注: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

材料四

 

时间

内容

19世纪中叶

运茶船队从汉口出发,沿水道一路向北,后转陆路继续北上,穿越西伯利亚,运抵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史称“万里茶道”。

2014年

成立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开始常态化运营。班列运送的货物以工业产品居多,现在普通消费品越来越多,包括奶粉、小商品,甚至是个人物品。

2016年

首次采用冷链技术,开始葡萄酒跨国铁路运输。法国酒商推介产品时,花了大段时间介绍如何保护葡萄酒产区的生态系统。

2017年

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在武汉和法国各筹备一场“中国茶遇上法国酒”活动。

 

 

—资料来源《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连接大河文明的万里纽带》

(3)请阅读材料三、材料四,与19世纪相比21世纪初武汉与欧洲贸易情况的新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及以后朝代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北方长期的战乱及长期的开发(过度开发)导致长安等西北部地区的不断衰落;②江南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不断南移;③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三择二) (2)视角一:①② 视角二:③ 视角三:血腥的暴力: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的掠夺和屠杀;三角贸易贩卖黑人奴隶。 殖民争夺:17世纪荷兰打败葡萄牙等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新特点:①贸易品种以工业品和普通消费品居多②贸易对象涉及多个欧洲国家③运输方式采用快速货物班列跨国运输,并且应用高新技术。 背景:①中国由农业国成为现代化国家②全球化的迅猛发展③中国加入WTO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答出任意二点即得满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唐朝对外贸易状况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即东西贸易从陆上丝绸之路向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换”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北方和江南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唐朝的对外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的话,“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属于这一视角。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来看,“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属于这一视角。如果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的视角来看,则应当联系所学,从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的掠夺和屠杀、三角贸易贩卖黑人奴隶等方面来回答。 (3)与19世纪相比21世纪初武汉与欧洲贸易情况的新特点,可以根据“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图”的信息,以及材料四中的“成立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开始常态化运营。班列运送的货物以工业产品居多,现在普通消费品越来越多,包括奶粉、小商品,甚至是个人物品”“首次采用冷链技术,开始葡萄酒跨国铁路运输”等信息分析得出,从贸易品种、贸易对象和运输方式方面的变化来说明。其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由农业国成为现代化国家和加入WTO、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A.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查看答案

近代有竹枝词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航海事业

C. 航空事业

D. 电报电信业

 

查看答案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查看答案

“衣服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太原

B. 重庆

C. 西安

D. 上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