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红军面临的最直接和最迫切的任务是

A.消除“左”倾错误               B.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C.北上抗日                       D.战胜自然界的困难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为其反动政策制造依据          B.为对日妥协作辩护

C.为“围剿”红军作掩护          D.借日本之手削弱共产党

 

 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争取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是

A.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         B.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    

C.抗日的民主权利                 D.要求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1931年马占山所领导的部队在江桥战役中一战成名。在上海集会的音乐家谱写了《马家军之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马占山牌香烟”,广告词说:“愿人人都学马将军。”这里的“马家军”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国民革命军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书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A.满足中国恢复东三省原状的要求   B.变东三省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

C.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     D.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

 

 阅读右边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幅漫画

6ec8aac122bd4f6e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东北三省被占领   

B.红军开始长征

C.国民党内部分化   

D.西安事变爆发

 

 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

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这段话毛泽东  

A.强调了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性     B.强调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首创性

C.肯定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指出了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很早便被称为“毛主席”,该称呼最早有可能是在下列那一事件之后出现 

A.秋收起义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其实质是   

A.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B.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C.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决议的发展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土地革命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A.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B.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革命性最坚决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共是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政党  

 

 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最早使用右图这面旗帜,应该是在 

6ec8aac122bd4f6eA.南昌起义时             B.湘赣边秋收起义时

C.三湾改编时             D.井冈山会师后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近日,胡锦涛主席对全军部队呼吁,显示中国军队的成长和壮大,是与弘扬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和英勇善战的三大优良传统分不开的。其中“确定军队听党的话”是在

A.南昌起义之后                      B.秋收起义之后

C.文家市决策之后                    D.三湾改编之后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二七惨案”的教训                 B.农民运动的成功经验

C.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下列人员中参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起义的有

①周恩来        ②朱德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与此同时,日本实行了果子酱政治改革,以便至少为自己提供议会制政体这种装饰品。首先成立了内阁和枢密院,然后,按正式仪式于1889年颁布了宪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和成果。

 

 

(2)材料二、三、四分别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6分)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法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

 

 

 

 

 

 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结果不同  D.方式不同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利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 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