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③正确,②错误 

 

 20世纪初,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大国立即提出:“决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如果有战争的必要,我们就坚决行动。”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中国的救星”,清政府“就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该大国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6ec8aac122bd4f6e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了来自圆明园被劫掠的鼠首、兔首铜像。之前由中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于2009年2月19日向巴黎大审法院递交了禁止拍卖的请求,23日遭到拒绝。对此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兽首文物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 ②兽首文物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流失的  ③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的生动表现  ④拍卖圆明园文物,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近代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中慨然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战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判断张先生所说的所处的时代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除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指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分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秦朝的下列措施中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察举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勿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①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③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④整套制度一直维系了周的稳定长久统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最近各大电视台都在热播一部著名的抗战片《我的团长我的团》该剧重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健儿英勇抗战的事迹,关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也成了社会热门的话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做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在国内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谈话》

材料三: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寇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技术优势,实施持久消耗战略。          ——以上材料引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四: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依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民政府发布此宣言的背景是什么?(1分)体现了国民党对抗战持什么态度?(1分)

 

 

 

(2)材料二表明国民党什么态度?(2分)这一态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党的一些将领的抗战方针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相同点是什么?(2分)他们为什么会提出相同的抗战方针?(1分)

 

 

 

 

(4)在材料四中,毛泽东指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用国民党抗战的史实(举两例)来证实毛泽东的观点。

 

   

 

 

 6ec8aac122bd4f6e观察下列两幅反映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情况的地图(10分)

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一、图二,在这两个时期中共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两幅地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4分)

 

 

 

 

 

(2)结合图一、二分别指出中共领导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名称。   

 

 

 

(3)图二的根据地是根据什么会议决议而开辟的?(1分)图二的根据地分布与图一相比,表明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导致这种转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关于西安事变)(13分)   

材料一:1936年12月,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

材料二:1936年12月16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来一个电报,但17日中央收到后,因电码错误缘故完全不能译出。因此党中央去电请他们重新拍发。电报还没来到,党中央就在12月19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发言说:“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苏联《真理报》两次批评,对西安事变等同两广(倒蒋)事变一样。日本说苏联造成,苏联说日本造成,双方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

材料三:张闻天在1936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苏联因为日本的造谣,只能这样说。同时苏联如表示同情,便可能与南京对立。这样的舆论,自然对局部的利益是有些妨碍。然而我们是不是采取这一立场?当然是不能的。……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

材料四:多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完全来自莫斯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苏、日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毛泽东说日、苏“对事变的实质,都有抹杀”,请你说明理由。

 

 

(3)材料三张闻天对苏联的立场采取什么态度?他认为正确的方针是什么?(3分)

 

 

(4)材料四的说法正确吗?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说明了什么?(4分)

 

 

 

 抗日战争中,日本在沦陷区为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而采取的手段是

A.扶植傀儡政权                     B.实行“三光政策”

C.实行奴化教育                     D.大量向中国移民

 

 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改变了   

A.侵华的战略方针                   B.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

C.“大陆政策”的既定目标            D.对外扩张的方针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大肆掠夺,1936年到1940年上海工人每人每月工资只增长了2.6倍,而同时期粮价却涨了5.8倍,其他生活用品增长4倍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占领者

    A.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B.开设银行,滥发没有储备基金的伪币

    C.肆意掠夺,低价收购农产品         D.将工矿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要人携手公祭黄帝陵。由毛泽东作文《祭黄陵》,推动该场景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主动调整政策

    C.国民政府的性质彻底改变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以下2题。

1.1927年-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治文明建设最突出的成就是   

A.开展土地革命                     B.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组织农会                         D.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

2.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错误反映在党的作风问题上,主要是缺乏

A.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         B.民主与法制的观念

C.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D.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从规模和次数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工人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关键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城市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致         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已基本结束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A.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直接目的是 

A.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             B.驱逐英美等国在华北的势力 

C.扶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D.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方式发生变化

 

 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强渡大渡河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于

①都从政治、军事、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  ②毛泽东都参加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③都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④都是中共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朱德同志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其中的“首”指:   

A.毛泽东        B.王明            C.周恩来         D.李德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中共开始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确定了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